中華石化網訊 我國古代稱石油為“石漆”、唐代稱為“石脂水”、五代時叫“猛火油”。北宋科學家和政治家沈括(1031~1095年)著有《夢溪筆談》。第一個提出了“石油”的命名,最早記載了石油的用途,并預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
現代石油工業歷史始于1846年。清朝咸豐末年(1861年),臺灣苗栗縣出磺坑地方有理番通事邱茍,首先在該處發現了石油露頭,他用人力挖了一個深度3米多的井,日產油40公斤,用來點燈。這是亞洲第一口油井。
1878年清政府在臺灣苗栗設置的礦油局,負責出磺坑油田的鉆井采油業務。這是中國近代石油工業的第一個管理機構。20世紀末,在出磺坑礦場正門右前方的80米處,設有“出磺坑第一號井”的遺址,該紀念碑開掘的第一口油井為址,為紀念邱茍開掘的臺灣第一口油井所設立。
光緒三年福建巡撫丁日昌、秦呈清開發苗栗出磺坑石油,翌年聘請美國技師進行鉆探,井深394英尺(120米),日產原油1.5噸左右。
光緒十一年(1885年)首任臺灣巡撫劉銘傳在苗栗地區鉆探,先后鉆五口井,井深120米,僅一口見油氣,產量很少。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曾有德國人在陜北地區進行過石油地質調查。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魯迅先生曾求學于南京礦路學堂地質系。1903年發表了《中國地質略論》,文章結尾疾呼號召“豪杰之士,奮袂而起,以開發中國的寶藏”。
1877—1880年匈牙利勞策,1891年法國寇德瑞、杜蘭、馬特,1893年俄羅斯奧布魯契夫,1903年美國維里士和布萊克威爾等先后來四川在不同地區進行鹽田和天然氣田的地質調查。
1946年6月1日在上海江西路131號成立“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隸屬于資源委員會。1949年遷至臺灣。,改隸經濟部。
同年1949年6月份上海解放。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代表徐今強進駐中國石油有限公司。9月2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代表進駐玉門油礦。康世恩任軍事總代表。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央人民政府設立燃料工業部。任命陳郁為燃料工業部部長。
1955年7月30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決定:撤消燃料工業部,成立石油工業部、煤炭工業部和電力工業部。任命李聚奎上將為石油工業部部長。
1970年6月22日中共中央決定煤炭工業部、石油工業部、化學工業部合并,成立燃料化學工業部。任命伊文為燃料化學工業部黨的核心小組組長、革委會主任。
1975年1月17日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決定:撤消燃料化學工業部,成立煤炭工業部和石油化學工業部。任命康世恩為石油化學工業部部長。
1978年3月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撤消石油化學工業部,成立石油工業部和化學工業部。任命宋振明為石油工業部部長。
1982年2月15日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在北京成立。中國開始進入石油工業快速發展階段。
從1949年到1992年的44年間,中國石油來自國內生產,“自給自足豐衣足食”,那時經濟不太發達,發現并開采如大慶、遼河、華北、大港、吉林、新疆等油田足夠了,當然,石油對外的依存度為負值;但是到1993年,我國開始進口石油,對外依存度開始上升,并一路飆升。
表11991-2002年中國石油進程/百萬噸油當量
表2中國石油占一次能源的比例/百萬噸油當量
表3中國石油的儲量、生產、消費和貿易的進程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