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綜合消息 7月17日,新疆都市報記者從霍爾果斯獲悉,國內最大管徑煤制氣外輸管道——伊寧至霍爾果斯輸氣管道(下稱伊霍管道)第一階段投產取得成功。
伊霍管道項目是新疆第一條煤制氣專用管道工程,也是全國首條大口徑煤制氣外輸管道,由中國石油投資,西部管道公司負責建設和運營。伊霍管道起自伊寧首站,止于霍爾果斯末站,線路全長64公里,管徑1219毫米,設計壓力12兆帕,年輸氣量為300億立方米,總投資9.96億元。工程于2011年5月開建,2012年8月完工,并于2013年5月3日順利通過了西部管道公司投產檢查組的檢查,各項指標全部達到設計要求。
伊霍煤制氣支線投產工作分兩個階段,這次投產是伊霍煤制氣支線投產的第一階段。采用反輸流程,將來自西氣東輸二線的中亞天然氣反向注入并逐步升壓至設計壓力以下,目的在于為即將投產的上游煤制氣企業暢通外輸通道,提前為新疆北疆地區以至下游其他地區今冬明春天然氣保障供應做好充分準備。
據了解,伊霍管道與西氣東輸三線相連,沿線經過伊寧市和霍城縣,以及新疆建設兵團駐地。這條支線投產工作分兩個階段,(石油項目網)第一階段采用反輸流程,將來自西氣東輸二線的中亞天然氣反向注入并逐步升壓至設計壓力范圍,目的在于為即將投產的上游煤制氣企業暢通外輸通道,提前為新疆北疆地區以及下游其他地區今冬明春天然氣保障供應做好充分準備。第二階段為管道正式投產階段,主要將伊犁河谷的煤制氣輸送到西氣東輸三線。屆時,這條管道每年將有50億立方米輸氣量作為西三線的補充氣源,源源不斷造福沿線百姓。
西三線西段工程霍爾果斯-烏魯木齊段全長677公里,設霍爾果斯、精河、烏蘇、瑪納斯、昌吉、烏魯木齊6個站場,設計輸量每年300億立方米,工程已全線貫通,注水試壓及干燥測試階段表現良好,具備試運投產條件。
伊霍管道工程不僅是暢通上游企業后路、助力新疆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重要保障,而且將進一步實現西部地區輸氣系統氣源多元化和管道網絡化,均衡東西部資源的需求關系,積極帶動和支援地方經濟發展。
新疆作為擁有全國煤炭資源儲量40%的能源戰略重地,具有大力發展現代煤化工的客觀條件。西氣東輸三線伊霍煤制氣支線的建成投產,對實施新疆煤制氣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伊霍煤制氣管道工程不僅是暢通上游企業后路,助力新疆資源優勢轉化的重要保障,更是我國實施"兩種資源"戰略,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舉措,將進一步實現西部地區輸氣系統氣源多元化、管道網絡化,均衡東、西部資源與需求之間的關系。
據了解,這條支線正式投產后,每年將以50億立方米的輸氣量作為西氣東輸三線的補充氣源,并按照“資源開發首先惠及新疆各族人民”的要求,造福沿線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