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為丁小剛在維修油井。 |
他管理著全站41%的油水井,現場達標率100%。他,就是大港油田采油三廠作業六區管井工丁小剛,今年35歲。
7月10日清晨,下了兩天兩夜的雨依然沒有停歇。開完早會,丁小剛披上雨衣,背上工具包,大踏步向2號平臺叢式井場走去。
快接近井場時,一陣異響引起他的注意。丁小剛仔細一聽,判斷聲音來自最西邊的小6-27-1井。這口井是日產18噸的高產井。焦急的丁小剛加快腳步,迅速奔向油井。
此時,雨越下越大。丁小剛圍著油井左轉轉右看看,邊聽異響邊觀察驢頭運行位置,很快判斷出是固定螺絲松動導致油井發出異響。病因找到,丁小剛麻利地拿出絕緣手套和專用扳手,停井、剎車、緊固、啟井……僅用10分鐘,小6-27-1井又平穩運轉起來。
挎包、鐵鍬和記錄本是丁小剛每天巡井必帶的“三件寶”。棉紗、密封帶、起子、鉗子等大大小小的工具裝滿了挎包;筆記本上記錄著每臺設備的運行參數、注意事項和歷次“手術”記錄。“別小看這‘三件寶’,關鍵時刻可有大作用。巡井時發現問題,當場就可以拿出工具維修,筆記本是油井長壽運轉的‘絕密手冊’。”丁小剛說。
經過16年的管井歷練,丁小剛摸索出了聽聲辨位法、“五字”巡查法和合理控制套壓法等多個管井方法,并毫無保留地教給大家。他帶的5個徒弟都成長為業務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