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山堰塞湖像一顆定時炸彈懸在綿陽百萬人民的頭上,時刻威脅著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拆除這顆炸彈刻不容緩,從中央到地方,從部隊到群眾,各行各業共同吹響唐家山堰塞湖保衛戰的沖鋒號。
危難時刻,中國石油迅速行動,不惜代價送油唐家山,舍生忘死馳援第一線,打響了一場生死時速的保供之戰。
災情就是命令,必須無條件落實
5月26日下午5時28分,一個緊急求援傳到四川銷售抗震救災指揮部,四川省抗震救災指揮部要求:請務必在27日10時前,將20噸柴油和140個適合空投的油桶送至綿陽南郊機場。
一場與時間賽跑、與生命競賽的考驗擺在四川銷售員工面前。
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公司立即召開專項工作緊急會議,總經理姚志強果斷地決定,任務分解到人,不惜代價把油送到唐家山。
油品保供組根據前線要求,立即制定唐家山堰塞湖應急搶險供油4套方案:小桶(30升)裝油分批空投;大桶(200升)采用集裝箱裝運集中空投;趕制10噸臥式油罐一次性空投;如因天氣原因,直升機無法到達搶險現場,則以小桶裝油后,人員徒步背負送油,徒步行程7小時直接送到壩頂。
保供組同時向公司所有二級分公司和外系統企業發出信息,尋找適合空投的油桶。
公司緊急成立堰塞湖搶險油品供應現場指揮部,綿陽分公司成立60人的保供搶險突擊隊,隨時做好準備。
運送油桶大貨車緊急上路
下午6時,剛剛端起飯碗的廣元分公司副經理王文陸接到四川銷售公司緊急要求,務必在3個小時內將140個180升的油桶運送綿陽分公司董家溝油庫,不得耽誤!
王文陸趕緊放下碗筷,帶人直奔油桶所在地潤滑油倉庫,邊走邊用手機聯系運送車輛,尋找搬運工人,做裝車準備。
席明貴是大貨車個體駕駛員,由于余震不斷,一直歇息在家,車廂成了全家的臨時住所。當聽說運送的是中國石油的“救命桶”時,他二話沒說,立即把老婆孩子叫下車,撤帳篷,卸床板,不到20分鐘就把車開到油桶裝車地。
車到了,可裝桶工人還在趕來的路上,王文陸等不及,挽起衣袖就開始搬桶。隨行的兩名機關女員工搬不動就合著抬。聽說是運往唐家山的“救命桶”,在倉庫附近避震的災民以及志愿者、路過的行人紛紛加入裝桶隊伍中。
晚8時23分,承載著廣元分公司員工汗水和對綿陽災區人民良好祝愿的大貨車風馳電掣駛向綿廣高速。
晚8時25分,保供組收到油桶順利發出的消息,比規定時間提前37分鐘。
綿陽分公司徹夜裝油
夜里11時,綿陽分公司董家溝油庫門口站著一群焦急等待的人,經理朱波不時拿出手機看看時間,催促銷售中心主任段浩再打個電話給廣元分公司確認到達時間。
“川H10760,來了來了。”27日零時,裝運油桶的車輛到達油庫。“各組到位,開工!”隨著朱波的一聲令下,搬運組把油桶傳到裝飾組,裝飾組攔腰給油桶貼上鮮艷的“寶石花”標記,又傳給加油組。
凌晨5點鐘,第一輛滿載“救命油”的中國石油抗震救災送油車駛進南郊機場,比四川省抗震救災指揮部要求的時間整整提前5個小時。
“中國石油”儲油罐吊上唐家山堰塞湖壩頂
這是中國石油史無前例的一次供油經歷。5月28日10時,一個裝有10噸柴油的中國石油儲油罐懸掛在直升機下,吊至唐家山堰塞湖大壩搶險現場。下午4時,又一個儲油罐被空投到現場。
由于天氣晴好,唐家山堰塞湖搶險工程提前。28日開始,2架俄制米格26重型直升機每隔15分鐘就在大壩和機場之間往返一次,將推土機、挖掘機、工程車等大型工程機械運到大壩上,油桶已經不能滿足大批量用油需求。保供組決定立即實施第三套方案,由一汽四川專用汽車有限公司連夜趕制40個10噸儲油罐,并根據工程需要,繼續增加儲油罐數量,以確保大壩搶險工程每天柴油的需求量。
由于空投油罐時間不能確定,為保證空投的及時性和連續性,四川銷售和綿陽分公司的工作人員24小時現場值班,并調集專用拉罐車輛和運油車輛停靠在北川縣擂鼓鎮臨時機場旁,隨時待命。
突擊隊員背著油桶冒雨向壩頂挺進
5月29日上午,綿陽地區普降大雨,直升機不能起飛。11時許,隨著堰塞湖搶險油品供應現場指揮部一聲令下,中國石油首批25人的突擊隊每人身背一個裝滿柴油的25升塑料桶開始向壩頂挺進。
到大壩頂上根本沒有路,突擊隊員只能在陡峭的山脊和飛石頻落的山谷中艱難行走。這條由搶險解放軍剛剛開辟出來的山間小徑,徒步需要六七個小時才能走完,何況背著20多公斤重的油桶……
山塌路斷油不斷,這是中國石油對災區人民的莊嚴承諾。危急時刻,中國石油人義無反顧地投入到這場生命大營救中,風雨兼程馳援最前線。無論是吊在空中的巨大油罐,還是突擊隊員背上的小小油桶,璀璨的“寶石花”在唐家山堰塞湖上耀眼奪目。
拆除這顆炸彈刻不容緩,從中央到地方,從部隊到群眾,各行各業共同吹響唐家山堰塞湖保衛戰的沖鋒號。
危難時刻,中國石油迅速行動,不惜代價送油唐家山,舍生忘死馳援第一線,打響了一場生死時速的保供之戰。
災情就是命令,必須無條件落實
5月26日下午5時28分,一個緊急求援傳到四川銷售抗震救災指揮部,四川省抗震救災指揮部要求:請務必在27日10時前,將20噸柴油和140個適合空投的油桶送至綿陽南郊機場。
一場與時間賽跑、與生命競賽的考驗擺在四川銷售員工面前。
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公司立即召開專項工作緊急會議,總經理姚志強果斷地決定,任務分解到人,不惜代價把油送到唐家山。
油品保供組根據前線要求,立即制定唐家山堰塞湖應急搶險供油4套方案:小桶(30升)裝油分批空投;大桶(200升)采用集裝箱裝運集中空投;趕制10噸臥式油罐一次性空投;如因天氣原因,直升機無法到達搶險現場,則以小桶裝油后,人員徒步背負送油,徒步行程7小時直接送到壩頂。
保供組同時向公司所有二級分公司和外系統企業發出信息,尋找適合空投的油桶。
公司緊急成立堰塞湖搶險油品供應現場指揮部,綿陽分公司成立60人的保供搶險突擊隊,隨時做好準備。
運送油桶大貨車緊急上路
下午6時,剛剛端起飯碗的廣元分公司副經理王文陸接到四川銷售公司緊急要求,務必在3個小時內將140個180升的油桶運送綿陽分公司董家溝油庫,不得耽誤!
王文陸趕緊放下碗筷,帶人直奔油桶所在地潤滑油倉庫,邊走邊用手機聯系運送車輛,尋找搬運工人,做裝車準備。
席明貴是大貨車個體駕駛員,由于余震不斷,一直歇息在家,車廂成了全家的臨時住所。當聽說運送的是中國石油的“救命桶”時,他二話沒說,立即把老婆孩子叫下車,撤帳篷,卸床板,不到20分鐘就把車開到油桶裝車地。
車到了,可裝桶工人還在趕來的路上,王文陸等不及,挽起衣袖就開始搬桶。隨行的兩名機關女員工搬不動就合著抬。聽說是運往唐家山的“救命桶”,在倉庫附近避震的災民以及志愿者、路過的行人紛紛加入裝桶隊伍中。
晚8時23分,承載著廣元分公司員工汗水和對綿陽災區人民良好祝愿的大貨車風馳電掣駛向綿廣高速。
晚8時25分,保供組收到油桶順利發出的消息,比規定時間提前37分鐘。
綿陽分公司徹夜裝油
夜里11時,綿陽分公司董家溝油庫門口站著一群焦急等待的人,經理朱波不時拿出手機看看時間,催促銷售中心主任段浩再打個電話給廣元分公司確認到達時間。
“川H10760,來了來了。”27日零時,裝運油桶的車輛到達油庫。“各組到位,開工!”隨著朱波的一聲令下,搬運組把油桶傳到裝飾組,裝飾組攔腰給油桶貼上鮮艷的“寶石花”標記,又傳給加油組。
凌晨5點鐘,第一輛滿載“救命油”的中國石油抗震救災送油車駛進南郊機場,比四川省抗震救災指揮部要求的時間整整提前5個小時。
“中國石油”儲油罐吊上唐家山堰塞湖壩頂
這是中國石油史無前例的一次供油經歷。5月28日10時,一個裝有10噸柴油的中國石油儲油罐懸掛在直升機下,吊至唐家山堰塞湖大壩搶險現場。下午4時,又一個儲油罐被空投到現場。
由于天氣晴好,唐家山堰塞湖搶險工程提前。28日開始,2架俄制米格26重型直升機每隔15分鐘就在大壩和機場之間往返一次,將推土機、挖掘機、工程車等大型工程機械運到大壩上,油桶已經不能滿足大批量用油需求。保供組決定立即實施第三套方案,由一汽四川專用汽車有限公司連夜趕制40個10噸儲油罐,并根據工程需要,繼續增加儲油罐數量,以確保大壩搶險工程每天柴油的需求量。
由于空投油罐時間不能確定,為保證空投的及時性和連續性,四川銷售和綿陽分公司的工作人員24小時現場值班,并調集專用拉罐車輛和運油車輛停靠在北川縣擂鼓鎮臨時機場旁,隨時待命。
突擊隊員背著油桶冒雨向壩頂挺進
5月29日上午,綿陽地區普降大雨,直升機不能起飛。11時許,隨著堰塞湖搶險油品供應現場指揮部一聲令下,中國石油首批25人的突擊隊每人身背一個裝滿柴油的25升塑料桶開始向壩頂挺進。
到大壩頂上根本沒有路,突擊隊員只能在陡峭的山脊和飛石頻落的山谷中艱難行走。這條由搶險解放軍剛剛開辟出來的山間小徑,徒步需要六七個小時才能走完,何況背著20多公斤重的油桶……
山塌路斷油不斷,這是中國石油對災區人民的莊嚴承諾。危急時刻,中國石油人義無反顧地投入到這場生命大營救中,風雨兼程馳援最前線。無論是吊在空中的巨大油罐,還是突擊隊員背上的小小油桶,璀璨的“寶石花”在唐家山堰塞湖上耀眼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