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由于頁巖氣的生產是個高度密集型的用水過程,還會帶來一些環境問題,美國和歐洲許多地區的頁巖氣開發遇到巨大阻力。人均水資源匱乏的國家和地區引入相關技術生產,須慎之又慎
美國推動的“頁巖氣革命”,近幾年對世界能源市場格局帶來深刻影響,也直接改變了這個全球最大能源消耗國的供需格局。國際能源署年初透露的數據顯示,2013年美國的石油需求每天增加39萬桶,增幅為2%,逆轉了連續幾年的下滑態勢,自1999年來首次超過中國。國際能源署也確認了頁巖氣開發帶來的變化:“隨著新的鉆井技術幫助美國開采頁巖油氣儲量,美國的石油消費量再次猛增。”
頁巖油氣開發給世界能源市場乃至世界經濟帶來新機遇,這讓人樂見其成。不過,隨著最初熱度的削減,對于頁巖油氣開發的質疑之聲漸多。有觀點指出,開采頁巖氣使世界各地本就緊張的水資源面臨雪上加霜的困境,開采過程中帶來的環境問題也不容忽視,再加上市場價格方面的壓力,讓風光一時的頁巖氣面臨進退兩難的困境。
頁巖氣生產采用水力壓裂技術,是個高度密集型的用水過程。資料顯示,單個井的鉆孔和壓裂作業通常需要約1.9萬立方米的水,且其中1.8萬立方米左右的水都集中在壓裂階段,強度極大。一個研究美國環境與社會議題的組織日前指出,美國自2011年起所鉆的油氣井里,有大約40%處于缺水壓力“極高”的地區。能源開采用水已經對這些地區的家庭、農村和企業用水造成威脅。
環境問題也不容忽視。有研究指出,使用水力壓裂技術產生的回流液中包含了高濃度的礦物鹽、重金屬、壓裂液中的添加藥劑,以及來自地層深處的鋇、鐳等放射性物質,處理不慎容易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由于對水資源存在這些嚴重威脅,美國和歐洲許多地區的頁巖氣開發遇到巨大阻力。雖然英國首相卡梅倫在今年達沃斯論壇上公開表達了對頁巖氣的支持,但很多歐洲國家民眾出于對水污染的擔憂本能地抵制頁巖氣開發。
其實,不僅是頁巖油氣的開采,水資源“瓶頸”早已是影響世界各國能源安全生產的大問題。根據國際能源署的估計,到2035年世界能源消費將增加35%,從而導致耗水量增加85%。世界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如果不能預見到能源投資項目的水資源制約,勢必增加項目的風險和成本。如去年一年,缺水就導致印度的一些火電廠關門。正如世界銀行[微博]集團副行長雷切爾·凱特所說:“世界上的能源和水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隨著對這兩種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加和氣候變化的挑戰日益嚴重,缺水可能威脅到能源項目的長期生存,阻礙發展進程。”
如果說,美國因其人均水資源豐富,大規模發展頁巖氣項目“尚有余力可賈”的話,那么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像我國這樣人均水資源匱乏的地區引入相關技術生產,須慎之又慎。這不僅需要細致協調能源發展計劃與水資源利用之間的關系,對其權衡取舍進行量化;也需要展開決策部門間的跨部門規劃試點,以確保能源和水資源投資的可持續性。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