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9歲獲聘催化裂化裝置技師,31歲成為首批煉油裝置高級技師,36歲成為錦州石化最年輕的集團公司催化裂化裝置技能專家。從2001年起,錦州石化公司二催化車間生產班長蓋保權結合生產實際共提出數十項合理化建議,諸如“解析塔進料改冷熱兩路進料”等一批破解生產難題的建議實施后,提高了裝置運行經濟性,累計為企業創效500多萬元,他因此被譽為煉油生產的“藍領專家”。
僅有煉廠技校學歷的蓋保權起點并不高,面對工藝復雜的催化裂化生產,他從最基礎的熱工崗起步,立足本職,刻苦鉆研,在一次參加公司熱工崗競賽中獲得第三名。車間領導看到他是個好苗子,把他調整到技術含量較高的反應崗。歷經磨煉,蓋保權逐步成熟起來,挑起班長重擔,成為車間的生產骨干。
在煉油企業,催化生產技術含量高,操作彈性大。為了提高自己嫻熟駕馭催化裝置的能力,蓋保權先后兩次參加公司職工大學石油化工專業課的系統學習,苦讀7載,最終獲得兩個專業的大專和本科畢業證書。多年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為他攻克生產難題和成長進步奠定了堅實基礎。
肯于鉆研的蓋保權對生產中出現的問題總是愛琢磨,小本子上密密麻麻記滿了各種類型的問題和解決方法。二催化裝置實施擴能改造期間,蓋保權每天早來晚走,反復查找裝置工藝和設備存在的缺陷,先后發現不合格汽油線等10多處設計上存在的問題,使這些問題在改造中得以解決。他還結合生產實際,提出吸收穩定系統換熱器之間加隔離閥,以便換熱器發生內漏時可以單獨切除,避免裝置全面停產;解析塔進料由一路熱進料改為冷、熱兩路進料,以解決解析效果不好、不凝氣增多,影響穩定塔壓力的合理化建議。這些富有智慧的“金點子”,都在裝置改造中被采納實施。
癡迷生產技術的蓋保權,在工作中遇到問題,總能找到解決的辦法。針對催化裂化裝置汽油降烯烴工作遇到的技術“瓶頸”,蓋保權憑借豐富的操作經驗,提出提升管出口溫度存在失真現象,反應溫度比實際溫度高10℃左右的問題。經過充分論證,車間上下達成共識,決定以沉降器外集氣室溫度作為參照,逐漸降低反應溫度,并請示公司有關部門修改了提升管出口溫度下限值指標,使催化裂化裝置的降烯烴工作峰回路轉。隨著反應溫度的降低,汽油烯烴含量下降到規定值以下,實現了催化裂化裝置直接生產低烯烴汽油的目標。
蓋保權在和記者交談中動情地說:“在我的成長過程中,許多領導和師傅給予了我莫大幫助,我覺得自己有責任把經驗和技術傳授給更多人。”他甘當人梯,認真對年輕員工傳幫帶,經常根據車間安排及班組人員的培訓需求,通過課堂講解與現場操作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經驗傳授。由于他的講解通俗易懂,貼近實際,深受員工歡迎,使培訓收到了較好效果。此外,在公司組織的“專家帶徒”和“導師帶徒”活動中,他先后帶徒8人。蓋保權和徒弟任偉還在“專家帶徒”活動中被評為“最佳師徒”,在他的指導下,徒弟任偉的技能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撰寫了兩篇有價值的技術論文。2010年,蓋保權所帶的生產三班被遼寧省總工會評為“遼寧省優秀班組”,他本人被評為“遼寧省優秀班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