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據中國煉焦行業協會會長崔丕江介紹,2014年我國焦化行業運行發展總體宏觀經濟形勢向好,焦化市場經濟體系有待完善,提高經濟運行質量與效益仍是首要任務。
目前,我國的經濟運行狀況仍然處在新舊體制的轉換過程中,統一開放和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還沒有真正形成。因此,對中國市場經濟中出現的各種不規范問題和現象,應有一個清醒客觀的認識。崔丕江表示,我國焦化市場的主要特點反映在以下四個方面:
市場之大,世界獨有。目前,我國焦炭產能已經超過6億噸,2013年實際產量達到4.76億噸,表觀消費量為4.71億噸。其產量和消費量均占到世界焦炭產量和消費量的65%以上。由于我國鋼鐵流程中轉爐鋼產量超過90%(電爐鋼占粗鋼產量的8.86%),加之電爐鋼為降低成本也增加鐵水用量,使生鐵的消費量持續增長,以及電石、有色金屬、化工、鐵合金、機械等行業的需求,為焦炭產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常
產業集中度較低,供需結合不緊密。目前,我國有規模以上焦炭生產企業700多家,其中與鋼廠直接配套的焦炭產量還不到目前總產量的1/3,有2/3的焦炭產量是找米下鍋,市場供需很不穩定。在市場需求旺盛的情況下,供需矛盾被掩蓋。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絕大多數獨立焦化企業市場受到了嚴重沖擊,企業停產、減產狀況較為普遍。歐美日的焦化廠95%基本是與鋼鐵用戶直接配套建設的。
經營條件有差異,定價機制不嚴謹。我國焦炭生產和用戶工藝流程、裝備水平千差萬別,造成了對焦炭質量要求的多層次;又由于焦炭生產廠家企業性質不同、資源條件與地理位置不同、經營環境和法規政策執行不同等,使焦炭價格的制定、調整缺乏嚴謹性和公正性。因此不能真正反映產品的供需狀況、生產成本和價值規律,甚至出現價格倒掛現象,有時焦炭的價格比主焦煤的價格還低。
宏觀調控不到位,市場競爭不規范。目前,我國的焦炭產能已經嚴重過剩,但是新建在建項目仍未得到有效控制。2012年,新投產43座焦爐,新增產能2775萬噸,2013年又新建43座焦爐、新增產能2660萬噸。不得不承認焦化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的因素,除了企業對市場缺乏深入調研、缺乏科學決策、信息不對稱、盲目建設外,產業政策、土地政策、能源環保政策不能切實貫徹,再加上一些地區資源利用政策導向的影響(主要是內蒙古、新疆、寧夏和青海等富煤地區,規定煤炭產品必須就地加工50%及地方GDP考核的影響),宏觀調控監管不到位也是重要因素。
上述幾方面的特點,決定了我國目前的焦化市徹是一個市場體系不完善、市場競爭不規范、市場起伏波動頻繁的市場,同時使供需雙方的長期合作意愿和誠信受到嚴峻的挑戰。這種狀況在短期內還難以得到根本性改變。在這樣的市撤境中,對市場現狀應保持不埋怨、不消極、不畏難的態度,要積極適應市撤境的變化,深刻理解和運用市場規則,力求在市場競爭中求得主動權。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