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昂納多雖然是個當地人,但他善良、敬業、能吃苦,我們相處的跟鐵哥們兒似的。”說起司機萊昂納多,陳永奇的贊譽之情溢于言表。
陳永奇是中國石油技術開發公司坦桑項目部駐南部姆特瓦拉和林迪管材堆場的負責人。去年,他第一次出國就只身來這里工作。他在一個小飯店認識了萊昂納多,當時萊昂納多剛剛從大學畢業,在哥哥的小飯店打工。
“我人生地不熟,萊昂納多每天給我講當地的社會、風俗和當地人的故事。兩個人用并不十分流利的英語交流,漸漸地彼此之間幾乎無話不談。”陳永奇說。
有一天晚上,萊昂納多看見陳永奇一人在院子里發呆,就問他是不是想家了,并真誠地說:“你可以讓你妻子來這里,不收你住宿費了。”陳永奇聽了十分感動。他知道,坦桑尼亞是個欠發達國家,還有人經常會向外國人索取小費或食物,而萊昂納多的收入也并不高。
后來,萊昂納多被雇用到項目部堆場做起了司機的工作。
陳永奇負責的兩個堆場相距100多公里,承擔項目200多公里長管材的港口接卸、運輸、存儲、發送等工作,任務艱巨。針對姆特瓦拉地區社會安全形勢復雜的局面,陳永奇帶著萊昂納多多次到當地政府、社區、村莊和學校溝通、了解情況。萊昂納多能夠用當地的斯瓦希里語,準確地把中方對工作的要求和信息傳遞給當地官員、村長和堆場的當地員工,他成了堆場管理的好幫手。此后,在項目部開展的對堆場周邊小學的公益捐助活動中,萊昂納多忙前忙后,還臨時當起了翻譯,把項目部的深情厚誼用斯瓦希里語講給村民和孩子們。
今年4月,一輛越野車發動機出了故障,“趴”在了半路。陳永奇忙于堆場工作,就派萊昂納多開著皮卡車到現場支援。現場的車只能用鋼絲繩連接著往回拖。由于道路顛簸,剛走幾步,鋼絲繩就斷了。萊昂納多用手把斷了的鋼絲一股一股地接上,手都被鋼絲刺出了血,也全然不顧。凹凸不平的鄉村道路,讓鋼絲繩前后斷開了5次,每一次,萊昂納多都費力地纏繞著一股股鋼絲,期望能夠多走一段。鋼絲繩斷開在路上水坑里時,萊昂納多下到水里,臉都貼在泥水上連接鋼絲。經過4個小時努力,天黑之前,終于把“趴窩”車拖回了營地。
前不久,是坦桑尼亞雨季中雨水最多的時期,由于連日在港口轉運管材,半夜回駐地休息的陳永奇累得渾身發軟。第二天早晨看到暴雨不斷地下,更是心急如焚。他擔心堆場運輸安全,也擔心昨晚半夜和他一起從現場回來的萊昂納多,能不能按時來帶他去運輸現場。8時整,渾身濕透的萊昂納多冒雨跑了10來公里準時趕到堆場,站到陳永奇面前:“早上好,陳先生。”陳永奇感動地拍著萊昂納多的肩膀,差點落淚……
“鐵哥們兒”的心緊密地連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