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化工研究中心條件保障部的王衛東1月15日告訴記者:“蘭州化工研究中嚴抓危險化學品管理工作如今已取得實效,不僅強化了危險化學品的管理,而且還促進了科研工作。”
他介紹蘭州化工研究中心在用化學品試劑約500 余種,其中危險化學品約250 余種、易制毒品9 種,存儲在9 個研究所,涉及實驗室100 余間,在日常管理中存取登記不及時、臺賬和實物不相符等情況時有發生。一方面化學品試劑丟失的安全風險較大,一旦發化學品試劑丟失,尤其是易制毒和有毒化學品丟失,可能帶來異常嚴重的后果,甚至造成極為不良的社會影響; 另一方面各研究所庫存信息共享渠道不暢,很難實現中心范圍內共享使用,使得部分研究所庫存增大,提高了科研成本。
為此,該中心編制完善中心化學品管理細則,先后完成了《危險化工原料和化學品藥劑存儲及轉移管理細則》、《外委油品庫管理細則》及《化學品試劑間管理辦法》等3 項管理制度。針對化學品試劑存儲較為分散的現狀,各研究所建設統一的化學品試劑間,對化學品試劑進行集中統一、專人管理,并按照國家規范要求實行分類分柜存放。同時,該中心編制了《化學品試劑間建設標準》,對試劑間的電氣、通風、消防、警示標識、試劑柜等所有配套設施進行了規范,并按照規范完成了各研究所試劑間的建設。針對大宗量化工原料的存儲,他們通過多次調研,確定了距離較近、存儲資質完善、存儲場所可靠的蘭州九合化工有限公司作委托存儲,消除了自己存放的安全風險。
針對管理當中存取登記不及時、帳物信息不準確、庫存信息共享渠道不通暢等情況,他們多次探討管理思路的拓展和創新后,最終確定將物聯網管理思路進行借鑒移植,開發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化學品管理平臺》軟件,將零碎、繁雜的化學品信息有機整合,實現統一高效的管理。同時,他們針對相同試劑無區別標識,無法跟蹤監控的情況,設計出獨特的條形碼溯源管理體系,通過條碼系統實現物碼合一的化學品“身份證式”管理,物帳信息實時關聯,并且通過對入庫碼和出庫碼的辨識,可以實現實驗室化學品使用規范狀況的快速檢查,通過掃碼可快速準確的溯源該化學品在中心的流通路徑。
截至目前,該中心已通過《化學品管理平臺》軟件、條形碼溯源管理體系等科學化的管理方式,解決了原先化學品管理中存在的帳物不符、溯源不清等問題,實現了帳信息實時關聯和庫存信息一鍵查詢,使每一瓶化學試劑均可跟蹤監控;打破了中心各研究所之間共享調配使用的壁壘,實現了危險化學品在全中心的共享使用,減少了中心的科研成本,提高了管理運營效率。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