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月11日晚間消息,媒體周三文章指出,由于中國的海外煤炭采購量不足,造成可能是全球最大的船隊沒有任何貨物可運,用于衡量大宗商品航運成本的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TheBalticDryIndex)已經跌至歷史最低水平。
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追蹤從鐵礦石到谷物在內所有航運貨物的運費,根據在倫敦的波羅的海交易所發布的數據,這個指數在周三的時候下跌0.5%至553點,比1986年7月到8月期間出現過的先前紀錄還要低1點。
彭博社所作的調查顯示,經濟學家們普遍預期,幾乎消費全球近一半煤炭和鐵礦石運量的中國會在2015年有1990年以來最緩慢的經濟增長速度。波羅的海交易所追蹤的超過50條航路上,除一種類型以外的所有船隊的費率都已經下降。IHS航運提供的數據顯示,全球干散貨船的運能在過去五年中有60%的擴張。
船東咨詢企業海軍準將研究公司的董事經理杰弗里-蘭斯伯格(JeffreyLandsberg)說,“有太多新船訂單,但是如我們在過去一年所見,中國的煤炭進口遠遠沒有達到過預期中的水平,這種情況也延續到了新的一年中。”
世界最大的航運經紀商克拉克森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的海運煤炭進口量在2014年下降10%,至2.388億噸,逆轉了更早之前一年16%的漲幅。杰弗里-蘭斯伯格說,很多船東在2013年增加了新船的訂單數量,預期當時的積極需求增長可以持續。
克拉克森的數據顯示,全球干散貨船隊的運能目前是創紀錄的7.61億噸。波羅的海交易所追蹤的船舶類型中,僅有一種的航運費率在周三沒有下降:好望角型貨輪的費率下降1.2%,至每天5731美元;規格最小的靈便型散貨船的費率下降2.7%,至每天4237美元。周三時候只有巴拿馬級貨輪的費率有5.2%的增長。
RS普拉托市場的分析師弗洛德-莫爾克戴爾(FrodeMoerkedal)在2月10日的一份電子郵件評論中指出,需要注意的是,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的計算方式隨時間推移已經有很大不同,也就是說指數的當前水平與之前的讀數不能夠直接進行比較。他在評論中寫道,如果使用目前的計算方式,指數的1986年全年均值應該是433點。
北極證券在奧斯陸的分析師埃里克-尼古拉-斯泰溫西斯(ErikNikolaiStavseth)指出,雖然目前的運費下降趨勢意味著,航運費率不太可能進一步大幅下滑,但是一旦中國的鋼鐵生產速度再放緩,航運費率很有可能延續這樣的跌勢。中國的鋼廠采購了全球約三分之二的海運鐵礦石。
埃里克-尼古拉-斯泰溫西斯在電話訪問中說,“這是有史以來最糟糕的情況,但是從現在的位置再往下的空間是非常有限的。”他表示,“中國以及中國未來的發展速度確實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如果中國的鋼產量已經見頂,那么干散貨運輸將經歷一個艱難的時期。”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