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發展規劃應定位在:以自主創新為核心、以產業結構升級為重點、由石油化工大國向強國跨越為目標的產業結構升級規劃。”在3月17日舉行的石油和化學工業“十三五”規劃編制啟動會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李壽生提出了編制該規劃的要旨和思路。
李壽生指出,由石油和化學工業大國向強國跨越,最大的變化應該是行業發展戰略的變化。由跟跑型戰略向領跑型戰略轉變,或者向跟跑型+領跑型的混合型戰略轉變,應是“十三五”發展規劃最重要的改變。領跑型戰略的核心是技術創新的領跑,市場競爭能力和產品盈利能力追求的是“持久的領先者”。創新能力已成為“十三五”發展的關鍵變量,能否實現行業發展戰略轉變,能否邁出由石化大國向強國跨越的步伐,關鍵就在這一變量能力的提升。
他強調,“十三五”期間,石油和化學工業的自主創新必須在整體規劃的前提下,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集中力量,突出重點,協同推進,力爭在產業結構升級和產業競爭能力提升上取得顯著突破和進展。
李壽生還就“十三五”規劃的幾個重大戰略問題提出了意見。
對于傳統產業,在不拋棄、不放棄的同時,要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其競爭力,走“減強發展,乘法提升”的新路子,最終實現總量合理、技術先進、結構優化、競爭優勢突出的總體目標。“減強發展”即為傳統產業“瘦身”,切實化解產能過剩被動局面;“乘法提升”則是為傳統產業“添翼”,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新跨越。
對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和發展,應重點發展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化工和生物質燃料、現代煤化工、節能環保以及生產性服務業等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力爭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在石化行業占比顯著提高,對全行業轉型升級形成重大帶動作用。
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實施過程中,石化行業應抓住其帶來的戰略機遇和政策紅利,推出一批重點合作項目,開拓一批新興市場,培育一批“走出去”優勢企業,探索和構建石化行業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
關于化工園區的發展,主要任務是優化布局,因地制宜,形成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格局;推動園區走專業化、特色化發展之路;強化管理,提升園區整體發展水平。
據記者了解,目前石化行業“十三五”規劃起草小組已經成立,近期將主要起草完成3個文件,即《“十三五”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研究報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南》、《“十三五”石油和化學工業重點行業、重點產品發展規劃報告》,初步計劃6月底前完成初稿。
石化聯合會副會長李潤生,規劃編制起草組成員,各有關單位負責同志參加了會議。
新聞鏈接
行業發展環境面臨三大變化
“十三五”期間,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的發展環境正在和將要發生一系列深刻變化。
首先是北美頁巖氣革命、中東廉價油氣資源的沖擊,以及我國現代煤化工技術的突破,使得全球石油和化學工業原料多元化的特征越加明顯。
其次是日本、韓國石化產業針對我國市場的結構調整加速,以及歐美化學工業的技術創新升級,都對我國石化產業競爭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再次是世界石油和化學工業技術創新正在出現一系列重大新突破,面臨著一個前所未有的技術創新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轉折時期,世界各國都在抓住有利機遇,努力搶占有可能改變自身競爭優勢的技術創新制高點。
世界石油和化學工業發展大環境的變化,要求我國石化產業必須加大自身技術創新的力度,加快提升整個產業的市場競爭能力。
石油和化工強國的四個標志
面對“十三五”行業發展的新起點,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發展的戰略目標定位在“向世界石油和化學工業強國跨越”。那么,什么是世界石油和化學工業強國?
李壽生指出,至少應該有四個標志:一是要擁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能夠占據世界技術制高點、引領行業發展潮流的產業核心技術;二是要擁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企業和企業集團;三是要具有較強的產業國際投資、經營和貿易的能力;四是要擁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一流技術、管理人才和享有國際影響力的產品品牌。這四個標志應該成為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十三五”發展轉型升級和戰略規劃的方向和目標。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