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場的土用細沙土比較好,土質較易成形,而且平整完的井場很結實。找梯形的棱角時可以借助鐵鍬找準,坡度要好,這樣的井場肯定美觀,符合規定……”說到這里,大家一定驚訝普通的平井場工作還有這么大的學問。
沒錯,說這些話的人是大港油田采油三廠作業三區官23站的“井場美容師”——劉衛東。他這個稱號“含金量”十足。他用兩個“秘密武器”平整過的井場,讓人看了都不忍去踩踏。
官23站油水井分布廣且井距遠,土質也不盡相同。細心的劉衛東結合作業區開展的“標桿井”活動,實現了井場輪廓明顯、平整、無油污、無積水、無雜草及固體廢棄物的現場標準化。
他的第一個“秘密武器”是選土。劉衛東在附近一二百米遠的地方選來土質較細的黃色沙土,和站上的員工用手推車,一車一車地推到井場。雖然疲憊不堪,可當大家看到一件件“精品”出現時,喜悅早已消除了疲勞。
如果說別人上井身邊有管鉗、棉紗、記錄本“三件寶”,那么劉衛東更加富有。他多了一把鐵锨,這是他的第二個“秘密武器”。他解釋說,鏟土用尖锨,平锨用來拍土,使井場更加平整堅實,而且找井場梯形的棱角時,平锨的用處最大。平整過程中力度很重要,在井場面積相同的情況下,只有增加土質的密度,才能不影響井場上的施工作業。當井場土質的表面被拍出如水泥刀抹出的光滑面時,劉衛東手心的繭子磨掉了一層又一層。
井場“美容師”,現場“大管家”,劉衛東用自己的兩個“秘密武器”踐行著井站現場精細化管理理念。
點評:井站“故事”多
井站是原油生產一線,這里安全管理工作的故事最多,也最具借鑒意義。安全監督和精細化管理都是井場生產工作的“重頭戲”。唯有一線平安、精細才有企業發展的穩定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