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而不休獻余熱”是很多人對燕湖社區支部書記胡慧英老人的評價。胡慧英同志1948年11月出生,1975年12月入黨,曾任廣西桂林石油分公司黨委副書記,公司副經理。這位衣著樸素、頭發花白、為人慈祥、待人親切的老人,退休后不甘寂寞,發揮余熱,秉持著退休不退志,離崗不離心的信念,展現出一位優秀共產黨員的風采。雖然離開了心愛的工作崗位,但曾經的巾幗標兵仍然心系組織,甘愿付出更多艱辛和汗水,做離退休人員行為規范的忠實踐行者、宣傳者,身體力行傳播中華美德,豐富自己人生體驗,提升人生價值。
踐行孝道,以身垂范
無論是在家還是在單位胡慧英都是“一把好手”,然而因為她的責任心重,總是加班多,賠家人少。退休后既是女兒又母親的她,有了更多時間傾注在這一大家人身上。她的母親因為一次跌倒,導致臥病在床上,長期需要人照顧;兒子媳婦因為工作忙沒有時間照顧孫子、孫女,她義無反承擔起照顧老人和看護小孩的重任。十幾年如一日,長期的操勞胡慧英自己也患病了,每天需服用降壓藥來控制血壓。為了讓老人獲得更專業的護理,丈夫和小孩們商量把她把母親送到了老人療養院照顧。然而胡慧英卻絲毫沒有減輕操勞,她每天早上早早起床,安排料理好小孫女的起居飲食后,就馬不停蹄的前往療養院,細心的幫助母親做護理,按摩手腳的關節和肌肉,陪著母親在房間里聊聊天,到外面散散步、活動活動。一整天下來,胡慧英身體早已疲憊不堪,但在她的悉心照顧下,母親的身體狀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家里的樣樣事務也打理得井井有條。
人生五倫孝為先,胡慧英數十年如一日踐行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社區和單位傳為佳話.她還盡可能的幫扶其他群眾,正所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身垂范,令人欽佩。
學無止境,善于分享
“寶刀不磨要生銹,人不學習定落后”,作為一名老共產黨員,胡慧英深知現代社會發展日新月異,不學習就跟不上腳步的道理。十幾年來,她堅持每天研讀報刊雜志,了解國家和城市發展的大事小情,在思想上與時俱進;她報名參加老年大學,積極學習聲樂、拳劍、京劇等課程,讓生活除了“柴米油鹽醬醋茶”外,還多了“琴棋書畫歌舞花”;她加入桂林市“兩江四湖”合唱團,將老年大學之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到合唱技巧中,得到了隊友們的充分肯定;她積極參加合唱團的活動,在 “八一”紀念抗日戰爭晚會上,演唱了“十送紅軍”等一系列抗日歌曲,獲得了觀眾的一致好評。
“活到老,學到老”是胡慧英同志的真實寫照,除了自己要求進步外,她還經常組織社區活動,把自己的所感所學分享給周圍的老黨員老干部聽,相互討論,不斷提高老干部的政治素質和水平,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心系群眾,貼心同行
胡慧英常說,“要帶著誠心、帶著細心去和群眾溝通,如果帶著不情愿的情緒去接觸群眾,群眾就會覺得我們擺架子,沒有親切感,就會對我們的溝通有抵觸。”正因為有這樣的工作信念,在工作中,她始終堅持尊重老干部過去在崗位上的貢獻、經驗,真情對待離退休干部,尊敬和愛護他們,理解和關心他們,貼心的為大家服務。
考慮到燕湖第一支部的成員多為我司的離退休員工,她及時準確地將我司的發展動態和有關退休同志切身利益的醫藥費報銷、工資福利等待遇政策傳達給老同志們,方便大家的生活。
每逢有重大關懷活動,她總會不厭其煩地通過電話的方式,保證社區內每一位成員都能夠收到一句問候、一片關心、一份祝福。與大家心連心,真正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揮灑余熱,譜寫夕陽紅
胡慧英還兼任燕湖社區第一支部的支部書記,為開展好老干部各項活動,她積極奔走公司、社區之間,建議、爭取財力和物力。她以支部為依托,在財力的保證下,積極組織老同志們參與社區開展的各項文體活動。今年以來,先后組織社區黨員參加了燕湖社區組織的清明赴興安縣長征廉政教育基地學習,端午情系群眾包粽子以及社區晚報直通車敬老愛老美德活動。
對住地較遠或行動不便的同志,她提議開展“老幫老”結對幫扶活動。由支部明確專人開展結對幫扶聯系學習活動,既負責及時把學習資料送達,也把支部要求學習的內容傳達到位,了解老同志的思想動態、生活狀況,讓他們充分感受到組織的溫暖。
為使學習活動形式多樣化,使老黨員、老干部樂在其中。她利用現代化教育手段,組織老干部們學習上網知識,讓老黨員、老干部們在充分感受現代文明的同時,從另一個角度了解了外面的大千世界。同時,豐富的娛樂生活是實現老有所樂的重要途徑。她鼓勵老同志們加強體育活動,室內與室外結合,走進自然,使越來越多的老同志走出了以勞動代替體育運動的誤區,正在向著健康的老年生活邁進。
春催大地綠,旗映夕陽紅。她經常說:黨和人民給予我很多,我非常滿意,非常滿足,只要還活著,就會有繼續奉獻愛心的一片藍天!
胡慧英同志用她的實際行動,服務于離退休干部工作,工作認真扎實,讓離退休干部滿意,離退休干部親切的稱“英姐”為“我們的知心人、貼心人、暖心人”!(趙婉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