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請問您加多少號汽油?加滿么?”伴隨著甜美、清脆的引導語,安徽滁州石油清流東路加油加氣站的加油員李楠來到車輛邊,接過客戶遞來的油卡,熟練地插卡、提槍、加油,同時向顧客提示到:“請您看好,現在清零,開始為您加油。”“請問您還有什么需要嗎?請看看我們的其它商品,有需要,可以順便帶點回去。”
從李楠的加油動作和推銷語氣中,看不出這是一位剛剛22歲、入職一個月的大學生。
說起李楠來到中石化,還有一段小故事。她的爺爺、父親都是中石化江蘇分公司的員工,而她畢業于云南大學物流管理專業,畢業后沒有選擇在江蘇分公司工作,偏偏選擇安徽分公司。這樣的選擇,是有著她自己的想法的。她不想依靠家人的關系網保護自己,而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與奮斗歷練自己,實現自己的夢想。
但是,夢想與現實是存在很大差距的。大學生上崗前,必須到加油站實習三個月,進行基層鍛煉。記得那是上班第五天,就遇到一位刁蠻的顧客,這位顧客進入加油站后還在接打手機,李楠看到后立刻上前予以禮貌制止,沒想到這位顧客不僅不予理睬,反而蠻橫起來,出言不遜。李楠牢記班長的話,顧客是上帝,再難也要笑臉相迎,面帶笑容耐心地說道:“這位大哥,請您配合一下我們的工作,為了大家的安全,請您暫時掛斷通話,如有急事,請您到我們指定的安全區域接打電話,感謝您的配合。”那位顧客看到李楠這樣耐心勸說,也自覺無理,掛斷了電話。
像這樣的事例舉不勝舉。李楠謹記入職培訓上站長的教導:顧客就是上帝,他們永遠沒有錯,錯的是我們的處理方式方法,我們只要拿出100%的熱情和耐心,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別看李楠年齡小,點子還真不少。她利用休息時間,幫助站長整理客戶檔案,建立微信客戶平臺,把站內非油品拍圖、組圖、文字說解,上傳。在她的協助下,加油站鞏固了老客戶,同時通過微信平臺建立不少新客戶群體。站長開玩笑道:“還是大學生腦筋活,我們都趕不上時代嘍。”
李楠說:“我的工作歷程才剛剛起步,還需要在加油站這樣的一線崗位繼續磨練,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在石化職場實現我的夢想,把自己的理想、信念、青春、才智毫無保留地獻給自己選擇的這份職業。”(周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