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替結束,停泵,減阻劑停止添加!”“收到!”12月15日晚9:30,中原石油工程井下特種作業公司長寧9平臺當天3段壓裂結束,對講機這頭,負責液體質量把關的技術發展中心化驗室副主任肖兵一邊回答,一邊在減阻劑添加設備的操作屏上按下了結束鍵。他甩了甩因持續一天拿對講機而導致酸麻的胳膊,然后拿出小本子,借助手機的光亮,記錄下此次減阻劑的使用量。
早上6點半,天還未亮,中原井下的送班車已到長寧9井場。肖兵跳下車,借著井場照明燈的光,爬上雙層套罐,逐罐檢測前一天配制的膠液黏度、交聯性能,做好記錄,并通過微信在長寧工作群里及時匯報結果。因施工井水平段長、滑溜水黏度低,且有的井眼軌跡上翹,水平井筒中易沉沙,在每段施工頂替時,需打入一段膠液,為井筒“清道”,清除沉沙。膠液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后期橋塞泵入的順利程度。
檢測完膠液,肖兵來到蓄水池邊,用自制的取樣設備,分幾個不同取樣點進行取樣。先對所取水樣進行簡單的水質分析,再進行配伍性試驗,確定添加劑的比例。據他介紹,目前長寧壓裂工區壓裂用水源存在多樣性,有壓裂返排水、河水等,水質復雜,有的細菌含量高、有的礦化度高等,都會對液體性能產生一定的影響,且隨時都可能變化,因此需每天都對水質情況進行監測,及時調整液體配方,以保障施工順利進行。
6點55分左右,壓裂正式開始,肖兵又來到一個特殊的崗位——降阻劑比例控制崗。在大型壓裂施工中,降阻劑加到一定量后,其降阻增效趨勢已不明顯,且加量越大對儲層傷害也越大,因此在滿足降阻性能的前提下,比例控制的越低,越有利于儲層保護,且可以節約一定的添加劑費用。
施工過程中,肖兵穿梭于整個壓裂現場,先在隔膜泵設定降阻劑比例,然后在混砂車取樣檢測性能,最后通過觀察儀表車施工壓力變化,對降阻劑比例進行調節,如此反復,多次校正,最終確定適合于當前水質的降阻劑比例。
每天,肖兵做著這些看似一樣又不一樣的工作,用扎實的專業知識和高度的責任心,把控著長寧9平臺入井液體的質量,為公司節約著每一分錢,詮釋著一個基層技術人員的使命。
我問肖兵:“累不?”他說:“累,但值,很有成就感。”年初以來,中原井下液體團隊在首席專家趙正龍、技術專家于洋的帶領下,經過多次試驗攻關,研發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適合長寧區塊龍馬溪組頁巖氣儲層的滑溜水壓裂液體系,一改該公司在非常規壓裂中壓裂液一般為甲方提供或引進國外技術、存在技術壁壘的狀況。“僅壓裂液一項,長寧兩個平臺就能為公司創效600萬元以上。”肖兵說。(余國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