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豪言壯語,也沒有驚人的創舉,他就像一顆永不生銹的螺釘,深深地扎根在塔林里。他,就是湖北化肥煤轉化運行部化工三班班長、共產黨員余明德。
一股鉆勁的小螺釘
2004年,湖北化肥煤代油項目上馬,余明德深知這是企業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是需要大家勇挑重擔的時候。他義無反顧地主動請纓,參加了煤氣化新裝置的建設工作。
面對全新的工藝,余明德主動給自己加壓。,他不知疲倦地在那些冰冷的鋼鐵塔林里摸爬滾打,做筆記、畫流程、研結構。每一根管線、每一個閥門塔釜、每一次操作調整及各主要操作參數的變化,他都及時地記在隨身攜帶的小本子上。對操作中的異常情況及事故的處理經過認真分析和總結后,他會給自己提幾個小問題,想想原由、找找類似、查查隱患,就這樣,他掌握了這套新設備、新工藝。從裝置建設到投產,從當初的磕磕絆絆到現在的安全穩定,有他走過的腳印、拋灑的辛勤汗水。
甘于奉獻的小螺釘
余明德是個實在人,干活從不會挑肥揀瘦,活越難越重,他越是沖在最前面。“打鐵先得自身硬,誠實做人、踏實做事”,他就認這個理。在清理泥漿儲罐時,他第一個跳進罐內,帶著大家一鏟一鏟地將污泥裝進編織袋里往外送;在油過濾機改造時,他陪著施工人員加班加點,一身油一身汗地忙碌在施工現場;在下灰不暢清堵疏通時,他耐心地站在下灰口,拿著鋼管一點點地向上頂著早已結塊的飛灰;在粉煤加壓罐法蘭泄漏粉煤噴出時,他戴著口罩義無反顧地沖進一片烏黑之中,拼盡全力關閉了截止閥,避免了粉煤繼續擴散;在氣化爐水通道測速時,他勒緊褲腰帶將自己胖胖的肚子,硬生生地勒成了“小蠻腰”,鉆進氣化爐小小的環形空間查管線、走流程、測流速;在車間生產改造時,他主動介入,急生產之所急,反復分析車間工藝,大膽提出停用事故冷卻水泵作為備用、廢舊材料繼續利用等節能措施,為車間節約成本數萬元。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回報也如期而至。煤線不穩、氣化爐堵渣、粗煤氣濕洗流程改造、廢水氣提處理能力低、冷箱改造等技改技革項目,都在生產中發揮了良好的效果。這些阻擋在前進道路上的絆腳石被一一搬開,為2015年煤氣化裝置A級長周期創歷史最好紀錄夯實了基礎。
一顆永不生銹的螺釘
在2015年煤氣化裝置生產中,余明德25次及時發現、處理了影響裝置穩定運行的事故,受到了廠部獎勵。2015年9月2日22點30分,3號鍋爐緊急停車,中壓蒸汽壓力急劇下降至3.08兆帕,溫度大幅波動,合成氨及乙二醇裝置緊急停車。余明德快速響應:凈化崗位減少變換加蒸汽量;空分崗位降低一拖二機組轉速;氣化崗位將氣化爐負荷由78%緩慢降至70%,并調整液氧泵轉速、氧氣放空量及高換冷量平衡。各崗位員工在他的帶領下,密切配合,及時處理,避免了工藝大幅波動造成的裝置停車。
余明德帶的班組是車間最具有凝聚力和戰斗力的班組之一。為抓好班組建設,他主動找員工談心、交流。有段時間部分員工認為,沒有文憑就沒有奔頭,干好干壞一個樣,產生了消極情緒。針對這個現象,他首先從完善班組經濟責任考核和管理制度入手,在班組中實行獎勤罰懶機制,提高了員工的積極性。同時,他經常為新員工講一些老工人工作、檢修的故事,讓新員工對工作興趣十足。慢慢地,大家學習的勁頭越來越大,形成了彼此信任、團結互助的氛圍,班組也逐漸成長為一個不怕苦不怕累、勇于擔當的隊伍。截至目前,這支隊伍里,共有高級技師2名、技師2名、高級工11名,并連續兩年獲得了廠“紅旗班組”稱號。(史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