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調整初顯成效
“十二五”期間,陜西省化學工業在現代煤化工和精細化工(精細化工是當今化學工業中最具活力的新興領域之一,是新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肥皂、香料到電子化學品及材料,精細化工產品種類多、附加值高、用途廣、產業關聯度大,直接服務于國民經濟的諸多行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各個領域。大力發展精細化工已成為世界各國調整化學工業結構、提升化學工業產業能級和擴大經濟效益的戰略重點。像精細化工這樣的傳統工業的發展趨勢必定是越來越加重技術知識的密集程度,并與高新技術相輔相成。)等領域實施突破,培育發展化工新材料,著力推動產業由規模擴張向創新驅動轉變,由初級化工原料向下游產業鏈延伸,結構調整初顯成效。
在現代煤化工領域建成了4個大型煤制烯烴(煤制烯烴即煤基甲醇制烯烴,是指以煤為原料合成甲醇后再通過甲醇制取乙烯、丙烯等烯烴的技術。煤制烯烴首先要把煤制成甲醇,煤制甲醇技術也就是煤制烯烴技術上的核心。而煤制甲醇的過程主要有4個步驟:首先將煤氣化制成合成氣;接著將合成氣變換;然后將轉換后的合成氣凈化;最后將凈化合成氣制成粗甲醇并精餾,最終產出合格的甲醇。)項目,總產能達到310萬噸;建成煤炭間接液化、油煤共煉、煤焦油加氫、甲醇制汽油等四種不同工藝路線的煤制油項目10個,總產能達到300萬噸;在傳統煤化工領域建成一批甲醇、二甲醚、醋酸、1,4-丁二醇、合成氨、尿素、PVC、離子膜燒堿等項目;在精細化工和化工新材料領域建成子午線輪胎(子午線輪胎是輪胎的一種結構形式,區別于斜交輪胎,拱形輪胎,調壓輪胎等,因為子午線輪胎的簾線不是相互交叉排列的,而是與外胎斷面接近平行,像地球子午線排列,因此得名。子午線輪胎的國際代號是“R”, 俗稱為“鋼絲輪胎”。1946年,法國米其林輪胎公司試制生產了全世界第一條子午線輪胎。子午線輪胎結構合理,比斜交胎性能要優越,有很多優良的特點:耐磨及耐刺穿性能好;緩沖性能好,行駛溫度低;穩定及安全性能好,行駛里程及經濟效益高。)、γ-丁內酯、N-甲基吡咯烷酮、碳酸二甲酯、特種橡膠制品、OLED、納米涂料、納米粉體材料、環保氟制冷劑、特種助劑、新型水基農藥等。
多項科技創新成果國際領先
“十二五”期間,陜西省化工行業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發展,重點在現代煤化工領域實施科技攻關,取得多項關鍵科技重大突破,在國際領域處于領先位置。
陜煤化集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世界領先的煤制甲醇制烯烴(MTO)一代、二代技術已被全國20多個大型煤制烯烴項目采用。二代技術烯烴單耗甲醇2.57噸,比一代單耗3噸甲醇下降了14.3%,轉化率國際領先。《低階煤帶式爐氣化-熱解一體化工業化成套技術》國際首創,居領先地位,推進了低階煤定向熱解制高品質焦油與煤氣技術研發進程。甲醇甲苯烷基化制對二甲苯聯產低碳烯烴(PX)成套工業化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天元公司《低階粉煤回轉爐熱解制取無煙煤工藝技術》攻克了煤低溫熱解領域粉煤潔凈化分質利用關鍵性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富油公司的《中/低溫煤焦油全餾分加氫技術(FTH)》多產中間餾分油,被認定為世界首創,居領先水平,獲得2014年度國家能源科技進步二等獎。技術研究院開發的《甲醇制丁烯聯產丙烯工業化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延長集團靖邊能化園區示范項目利用渣油和煤炭的碳氫互補原理,實現能源的綜合利用,獲得聯合國清潔能源綜合利用示范企業認定。在煤油共煉、煤焦油懸浮床加氫(VCC)、F-T合成油、粉煤加壓提取煤焦油與制合成氣一體化(CCSI)、大型輸運床氧化(KSY)、煤化工節能環保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創新突破,并在“十二五”末全部完成中試和工業化試驗。
華電集團采用清華大學煤制芳烴技術,在榆林建成萬噸級試驗裝置,成功獲得運行數據,百萬噸級項目正在加快實施。
在精細化工和化工新材料領域,陜西省企業通過自主創新和引進消化,建成七氟環戊烷、OLED、納米高防腐涂料、N-甲基吡咯烷酮、子午線輪胎、特種橡膠制品等多個項目。
據了解,截止2014年底,陜西省化工行業中,延長集團獲得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認定,陜煤化集團、華陸工程科技公司等32家單位獲得省級企業技術中心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