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等一下,我去拿安全帽,你戴好再進來。”5月2日,外來卸新油管的一名司機正準備踏入中原油田采油二廠準備大隊油管隊場地施工現場時,被該大隊油管隊副隊長吳振江當即勸阻。
了解吳振江的人都知道,每天檢查工作他都會“拉著臉”,工作起來很“較真”,人送綽號“黑面包公”。
“無論是本單位員工還是外來施工人員,無一例外,沒有戴安全帽都不準進場地,安全是我恪守的職責。”
說完,吳振江抬起頭來,看了看油管垛上正在上下忙碌卸車的工人們,曬得黝黑的臉上,浮現出一種既自豪又嚴峻的神情。
該廠準備大隊每月都要新進油管500噸,油管根數在4000根左右。油管垛有的高達5、6米,危險性大,本就認真負責的吳振江更不敢掉以輕心。多年的施工經驗讓他養成了“盯”的習慣,施工中任何一個不安全的細節都逃不過他的火眼金睛。4月中旬,他在施工現場查看時,看到幾個工人安全帽戴得不標準,安全帶系得不牢靠,平常溫和的他,嚴厲地批評了這幾個工人,并要求工人們按標準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帶后再干活。吳振江說:“安全的事比天大,不能有一丁點兒馬虎。”
其實,這樣的“盯”,吳振江天天如此。一次,這個廠采油管理二區維修班一名司機來場地吊裝地面管線,由于沒有安全帽,吳振江二話沒說,沉下臉喊“停”!直到這名司機把安全帽戴上,才讓工作,確保了油藏區人員施工安全。只要是有大型的外修管裝車、新油管入垛,在油管場地總能見到吳振江的身影,若是他主班,每天從早上8點鐘工作到晚上10點鐘,除了中午吃飯外,一“盯”就是11個小時。“盯”安全帽、安全帶、安全用電、施工細節、施工措施。任何細節他都不放過。
吳振江1994年參加工作。22年來,他參與過大型裝卸車工號700多個。每一個工號他都是這樣一絲不茍地“盯”下來的。
20年來,正是他用自己的嚴細認真,一絲不茍的負責精神,確保了該隊連續安全生產無事故,他帶領油管隊先后獲得過油田金牌隊、廠先進基層單位等稱號,他也多次被廠評為安全衛士榮譽稱號。
(中原油田 王遠程 苗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