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師,您這又提前上班呀?積極性還是一如既往的高啊。”看著山西呂梁石油退休老同志王桐年邁著沉穩的步子踏上樓梯,公司零售管理部員工趙海斌迎了上去,笑著搭話。
“寫石油志可是個苦差事,王老師就是啃硬骨頭的人。”有同事應和著說。
“塊塊荒田水和泥,深耕細作走東西。老牛自知夕陽晚,不待揚鞭自奮蹄。”69歲的王桐年笑著回應。
這是1個多月前的一段對話。當時,王桐年忙活的是續寫《呂梁石油志》的事。呂梁石油今年接到續志任務,1個月內完善2012年~2015年地方志書相關資料,對《呂梁石油志》相關內容進行補充。王桐年再次欣然接受任務,擔綱總編寫。
早在2012年6月第一次出版的約20萬字的《呂梁石油志》,就是王桐年負責編寫的。當時,呂梁市地方志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呂梁石油志在同類史志中棋高一著,縱觀古今,章節繁雜,述事客觀,志料豐富,填補了地區史料的空白。可以鑒古、知今、啟后。可謂‘一志在手,縱觀歷史,橫覽全貌’。”
老驥伏櫪,勇挑重擔
王桐年曾任呂梁石油黨委宣傳部副部長等職,是當時呂梁行署優秀宣傳員。2011年,呂梁市委市政府和地方志辦公室來文表示,按照相關部署,需對地方志進行修訂、補充,鑒于呂梁石油是央企,又是地方石油資源的主渠道商,呂梁市政府要求公司對《呂梁市志》內容中專業志部分進行編寫,展示具有呂梁地域特色的石油發展史,要求在2013年左右編寫完成并出刊發行。
誰能當此大任?相關負責人立即召開會議,達成一致意見:必須熟悉呂梁石油發展史、文筆好、有一定協調能力,最好能脫崗專門進行編寫。
呂梁石油辦公室主任第一時間就想到早已退休的王桐年:“王老師原來在市公司黨委工作,熟悉咱們公司的發展歷程,文筆好,經常有作品發表在內刊和地方報紙,而且人也精神矍鑠,又耐得住寂寞,不妨請回來做總編寫。”在請示相關負責人后,公司向已退休在家的王桐年發出邀請。
談到當時的情形,王桐年說:“想不到還能再續前緣,退休以后還能為公司做些事,當趙主任給我打電話時,我很高興,第一時間就做好了準備,寫志是個大事,要做就做好。”
翻閱資料200多冊,形成手稿30余萬字
寫志是件艱難的事。雖然在具體工作上有綜合辦公室的五六名同事幫忙打下手,但搭框架、資料甄別、充實事例等主要工作還是王桐年具體負責。
志書記述的時間從民國7年發軔,跨度較長,有些歷史資料一時很難收集到、收集全。大綱搭起后,資料的短缺成為掣肘。王桐年回到單位后,在相關人員的配合下立即開始整理原有資料,鑒別考證相關資料。綜合辦通過發放專門文件,建立資料報送流程等,逐步開始資料的收集、歸藏和利用。
市公司、各縣區公司還向退休職工征集資料,消息一傳開,大家的積極性都很高,很快,各種資料便逐漸增多起來,甄別的種類、數量也越來越多。“寫就大綱是個開始,資料的收集和甄別確實是個大工程,那段時間,老王基本天天泡在辦公室,周末也很少回家,老同志公而忘私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說起王桐年,分管負責人如此評價。
王桐年還一一聯系昔日同事、領導和朋友,發揮群策群力的作用,豐富和考證了很多資料,為石油志的成書做出很多努力。其間,王桐年翻閱相關資料200多冊,形成30余萬字的手稿。
2012年6月,《呂梁石油志》付梓,該書上限不等齊,下限為2011年底,詳今略古,著重記述呂梁地區石油事業的發展歷程,特別是在中國石化上市以后的跨越式發展。全志5章21節,前有概述,后有人物簡介、大事記等,約20萬字,獲得呂梁市地方志辦公室高度評價。
王桐年說:“任務能順利完成,是呂梁石油人共同努力的結果,每個人都是記錄者。”
年近古稀再“出馬”
今年,呂梁石油接到續志的任務后,王桐年欣然接受任務,再次“出馬”,擔綱總編寫。前例可循,史料延貫,呂梁石油再次順利完成志書編寫任務,受到相關單位表彰:“志書的編寫,起到了存史、資治、教化的作用,是企業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成果。”
“寫志是澤被后世的事情,我很榮幸參與其中,兩次都下決心一定要把它做好。”王桐年說,自己一退休就被聘做美術教師,還是中國書畫協會會員、汾陽市美術家協會藝術顧問,《愚公移山》《臨壑深幽騰太行》等多幅作品入選全國、省、市美術展,而編寫《呂梁石油志》,則讓他的退休生活變得更多姿多彩。
“我雖退休了,但我永遠有一顆石油人的心,無論走到哪里,我都是中國石化的一分子,能為企業忠實記錄,我很榮幸。”王桐年說。
(山西石油 任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