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原油田采油二廠,提起朱進勇創新創效工作室,那時無人不知,誰人不曉,聞名遐邇。其創新成果近30項,先后獲得油田創新創效優秀團隊等榮譽稱號多達20個,期間涌現的創新能手更是層出不窮,星光熠熠。朱進勇工作室創建于2010年2月,由18名黨員創新能手組成。工作室成立以來,通過定期組織開展名師帶徒、技能培訓、技術攻關、新技術推廣等創新活動,使創新人才的個體優勢轉化為群體優勢,讓創新成果成為現實生產力,為企業質量發展、效益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和人才支撐。
從“單兵作戰”到“集團參戰”。工作室積極吸收有創新能力的黨員加入,圍繞生產經營重點難點,每季度初確定創新主題,進行集中攻關。每季度末組織一次成果評審會,邀請有關技術專家把脈問診,有效避免了個人創新周期長、易重復、成效差的問題,使創新人才的個體優勢轉化為群體優勢,實現了職工技術創新水平的整體提升。同時,充分利用黨員技師的技術優勢,積極開展導師帶徒、技術培訓工作,發揮“幫、扶、帶、教”作用,工作室成員共同研究探討帶徒方法,制定培訓教案、有效提升了技術培訓工作水平。工作室在局廠技術比賽的技術指導、員工技能鑒定考前培訓、平時導師帶徒員工技能提升等方面,均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朱進勇和徒弟張甲勇被評為河南省明星師徒。
從學習效仿到自主創新。通過學習借鑒其他創新工作室的經驗,效仿他人的管理模式,先后完善了工作室的組織機構、激勵理念、工作職責等,形成了科學的工作運行機制。在此基礎上,結合油藏經營管理區的工作特點,積極探索自主創新。首先,樹立“創新事事可做、創效人人可為”的理念,將工作室打造為一個集創新、教育、交流、展示的平臺,增強了職工的吸引力。其次,創新運用PPT、互聯網、移動媒體等渠道,成員相互分享經驗,共同交流促進。第三,黨員積極參與管理創新,針對采油系統的特點,主動完善工作制度,參與修訂規章流程,普及高效工作方法等,促進了企業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
從“小建議”到“大成果”。隨著管理機制的逐步完善,工作室的目標也從最初的“整改井口流程”“改造日常工具”等“小建議”,轉為利用創新成果為企業發展“提質創效”。如《調平衡專用液壓助力扳手》推廣應用后,調平衡較以往所用工具和方法平均每井次縮短時間約17-23分鐘,所需人力物力也大幅減少。“迷宮式光桿密封盤根”投入使用后,有效作用周期較原來延長了5-8倍,提高了油井生產時率,每口井每年創效約1000元。每個工作室成員不但是成果的研制人,還負責成果的使用教學和推廣應用。通過堅持不懈地努力,為油田帶來實實在在的效益,才是他們最終的目標。
近年來,該工作室承擔了13項生產難題的立項攻關,其中“調平衡專用液壓助力扳手”、“新式泵緊盤根專用工具”等四項成果分別獲局、廠創新創效、科技進步、技能操作創新成果等獎勵。工作室成立以來,累計完成創新項目26項,獲國家級成果1項、局級成果3項,發表專業論文4篇,申報國家專利2項。在他們的帶動下,有越來越多的職工喜歡上創新發明,主動申請加入工作室,這個匯聚創新能量的“根據地”正在不斷擴大。
(中原油田 王遠程 陳洪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