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煤電企業長期協議的執行,加之國家對煤炭開采“276天”限產的放開,11月中旬起,煤價結束了連續數月的瘋漲狀態,動力煤價格開始下調。然而平靜并未持續多久。近期由于陜西、山西、河南等地對煤礦安全監察的加碼及多地供給側改革的深入,部分地區煤礦關停,坑口煤價再次上揚。
不過業內人士認為,冬季采暖儲煤高潮期已過,加之此前貿易商囤貨尚足,下游需求并不強烈。預計今年末至明年初,國內煤價整體仍將保持穩中有降的趨勢。
坑口煤價回暖
煤價起落,牽動著貿易商的神經。
“港口煤價還在微跌,但一些地方坑口煤價又開始漲了。現在煤炭受政策調控因素影響較大,市場觀望情緒濃重。”長期活躍于河南、陜西等地的煤商鄭先生告訴記者,大企業煤電長協的簽訂,使動力煤價格從11月中旬起開始下滑,連續下跌3周,價格從11月末的500多元/噸下降至380元/噸,幾乎呈斷崖式下跌,產地6000大卡的煤炭價格曾一度與港口5500大卡煤價持平。本以為今年煤價不會再調高了,可近期陜西榆林等地煤價卻再次止跌上揚,中小煤礦調價幅度在15元/噸左右,大礦甚至大幅調漲30元/噸。
“很多地方都在大檢查,一些中小型煤礦等于春節提前放假。陜西這一形勢表現最為明顯,有傳言說神木、府谷等地關停煤礦數量達到半數,買漲不買跌的情緒又開始在貿易商中間蔓延。”鄭先生透露,這幾日產地本已趨于平靜的運煤車,又活躍了起來,榆林等地甚至還出現了排隊搶煤的局面,短途運費已上漲近10元/噸。
統計數據顯示,近期榆陽區6000大卡的末煤均價漲至460元/噸,6000大卡均價漲至490元/噸。與12月9日相比,煤價累計漲幅達到30元/噸,同時,神木部分煤礦也大幅度調價,漲幅為每噸10元至30元。
“近期部分地區坑口煤價確實出現上調,整體調整幅度在15元/噸。”卓創煤炭行業分析師荊文娟稱,由于年底安全生產形勢緊張,加之煤企庫存普遍較低,產地煤再度出現上揚。不過,在國家穩煤價的大背景下,多地煤價呈現漲跌互見,整體仍趨于穩定。
12月12日,中國太原煤炭綜合交易價格指數為139.9點,在短暫下跌后再次微弱上漲。
“盡管產地煤價出現回暖跡象,但港口煤仍在延續微跌勢頭。”荊文娟稱,近日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于598元/噸,環比下行1元/噸。
煤礦再現關停
本輪坑口煤價出現上調,緣于近期多地煤礦安監力度的加碼。12月3日內蒙古赤峰煤礦發生事故,使煤炭行業面臨“最嚴監察”。
據悉,12月6日國務院安委辦下達的煤礦重特大事故的緊急通知要求,對證照不全、產能9萬噸/年及以下等煤礦予以關閉。除對列入去產能淘汰退出規劃的礦井責令立即停產外,正常生產煤礦也要加大檢查頻次,督促隱患排查。
“近期陜西、重慶、新疆、吉林、四川、福建等地紛紛開展煤礦安全大檢查,大面積停工停產導致產地煤再次出現缺口。”生意社煤炭分析師李文靜表示,在影響較明顯的陜西,煤礦安全檢查將從2016年12月2日持續至2017年1月15日,對超能力超強度生產、淘汰關閉煤礦進行嚴查打擊。
據榆林煤炭交易中心信息,陜西神木大柳塔、永興區域的部分煤礦安全檢查停產三天。
同樣作為主產區的內蒙古,近期也展開落實逐礦檢查方針。該地現有在冊煤礦共603家,預計將勒令停產的不達標礦不低于80家。
除安監因素外,近期多地供給側改革的深入,也成為提升市場對煤價預期的有力推手。
近日,山西發改委披露了山西煤礦產能置換方案,共涉及52家煤礦(礦井)或公司關閉退出或核減產能。
此外,河南省化解過剩產能領導小組辦公室12月11日宣布,2017-2018年河南省擬關閉158家煤礦,涉及平煤股份、大有能源、*ST神火等多家河南上市公司,累計去產能達3961萬噸。
漲勢或難持續
盡管煤礦關停勢頭延續,但市場仍認為煤價缺乏后期上漲的動力。
“目前大型電力、煤炭企業長協已開始執行,電力企業也主要接長協煤,市場煤沒有采購計劃。況且,現在國家政策層面對煤價維穩態度堅決,多數煤礦已經放開生產,市場供應應該沒有問題。”對于近期部分地區煤價的漲勢,河南一電力企業負責人認為,由于目前港口煤庫存較高,且如今冬季儲煤高峰已過,進入明年1月份后,市場整體需求將持續下降,煤價也會相應下跌。
荊文娟也認為,目前隨著一系列穩煤價、保供應政策的出臺并落實,港口動力煤市場開始持續回落。繼各大煤企調價后,主要電力企業也開始實行限價采購,一定程度上對煤價下行起到了推動作用。若未來政策對煤價約束力較強,國內動力煤市場將持續下行態勢。
國金證券研究所大類資產配置分析師徐陽認為,從長遠角度看,煤炭消費需求持續下降與產能過剩的矛盾依然存在,控總量、穩煤價的任務依然艱巨。明年的供給側改革依然需要深入開展,去產能仍將繼續。不過,市場對煤炭的悲觀預期已經有所修正,短期由供給側改革形成的供需缺口,也難以像今年這樣明顯。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