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愛站如家,愛井如己。”“熱愛班組,熱愛工作。”“因為有我,清河會更好。”……
一句句平實、真切的話語就源于清河采油廠采油管理四區角七站,這既是班組人員的人生格言,也是班長胡立民的真實寫照。
作為清河采油廠采油管理四區角七站的掛點干部,每周三早上8點30分,我都會來到角七站,參加角七站的班組安全會。角七站地處鹽堿灘涂,是公司扁平化管理改革實施后組建的一個大班組。樸實憨厚,皮膚黝黑,言語不多是角七站39歲的班長胡立民給我的第一印象。
每次開完班組安全會,胡立民都會拉著我到站上走走。他說,角七站很美,小站的墻粉刷得雪白雪白的,值班室里鋪上了干凈漂亮的瓷磚,整潔氣派的小站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一排排采油樹的倒影在波光瀲滟的鹽田里閃爍,小站外有班員們一起種下的青菜和柳樹苗。青草的氣息夾帶著油花的芬芳,抽油機轉動時的曼妙樂符,在這樣的環境工作每一分鐘都是幸福的。
胡立民第一次輪換至清河會戰都是十三年前的事情了。在清河的13年,他先后擔任過采油班長及輸油、維修等多個工種。
生于老會戰之家的胡立民,受父輩的熏陶,自幼就知道了石油大會戰的故事,從踏入清河的那一刻起,“扎根油田、奉獻石油”的理想信念便在他的心里生了根。他下定決心在這片鹽堿灘上,學點真本事,干出個樣來。剛來清河的時候,他什么都不懂,遇到不懂或者不會的問題,他都會拿一個小本子記下來,回到單位找有經驗的師傅進行講解。經過這么多年的錘煉和打磨,他掌握了相關的采油知識,學習新的管理模式,新的經營理念,清河讓他從一名馬大哈到一名班組好管家,在當班長的九年間,他不斷對工作進行總結,解決生產中的難題二十多項,創值50萬元。其中,抽油機減速箱輸入軸堵漏項目獲廠五小成果三等獎,防偏磨盤根盒使用獲北區金點子,并在全廠進行推廣,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井口偏磨是油井管理最常見也是最難解決的問題,他通過使用多種盤根填料的實驗,選擇了廢舊的單根皮帶與盤根的多級組合,使每口井盤根使用壽命,延長到1年半的時間。他所帶領過的班站也先后榮獲局“巾幗示范崗”、“工人先鋒號”、廠“安全生產示范班組”、“雙文明先進班組”等榮譽稱號。
說起他的字,角七站上的人人都夸好,他的字樸實大方、端正有力,墻壁上的標語、管線上的安全警示、值班室小黑板上的重點工作,都是他一筆一劃用心書寫下的。他還自己設計了安全提醒圖案繪制在墻壁上,讓采油小站增添了不少生趣,這些不僅僅是他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寄托了他對油田前進發展的期盼。
一跟班員們談起胡立民,大家都一致豎起了大拇指。如今面對低油價、企業轉型、崗位變動,他依然立足崗位、嚴于律己、勤于奉獻,風里來,雨里去,以一名清河采油人的執著抒發著對石油工作的熱情,在平凡的崗位上譜寫著自己不平凡的人生。工作中,他克服人員匱乏、管理難度大、技術更新快等困難,以扎根一線、奉獻一線的精神,踏實工作,贏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評,他所帶領的角七站在原油生產、成本控制、基礎管理等方面都創出了新高。對于班組精細管理,他更是持之以恒。他通過采取分工不分家,細心加專心,實干加巧干的方法,逐步完善單井承包制度,每口井都按照考核標準精細管理,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該站的“三化管理”,即油井擬人化、操作標準化、管理規范化,使他所在井站的管理水平一直名列前茅。
青春是美好的,青春是火熱的,他把自己最美好的年華奉獻給了清河。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沒有可歌可泣的詩篇,沒有豪言壯語的氣魄,只有默默奉獻的敬業之心和獻身清河的赤誠之心,13年清河會戰的春華秋實,清河已經深深印在了他的心中,成為了他第二個家。
(江漢油田 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