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夕陽把天邊印的通紅。江漢油田江漢采油廠馬25站員工們放緩忙碌的步伐,紛紛圍在本月新鮮“出爐”的經濟責任制考核積分評比公示欄前指點議論著。得分高的一臉滿足,得分低的員工默默地低下了頭。
站長韓源看到大伙的表現露出了滿意的微笑。
韓源過去是馬36站應急維修班的班長,因為工作出色,去年初油公司改革從班長升為站長。不過,職務的升遷并沒有給他帶來多少喜悅。“壓力很大。”他坦言,在低油價的背景下,今年大伙的工資都進行了大幅下調,這時候要把隊伍帶好,工作難度可不小。
上任之初,有件事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轄區內的馬84站小班工人給他打電話,說抽油機懸繩器上有個東西掉了,具體叫什么卻不知道。
雖然隱患很快排除了,卻帶給韓源更多的思考。“如果員工技能水平不提高,管理上臺階只能是一句空話。”他翻看過去班組的考核記錄。“最高的94分,最低的88分,換算成獎金,最多的和最少的相差不到30元錢。干多干少,干好干壞差不多。”怎么能夠體現勞動價值,調動人的工作積極性?韓源打起了績效考核的“小九九”。
針對班組長普遍存在老好人的思想,他首先對班組長加大考核,要求他們加強管理,同時采取技術骨干“包保制”,采取“一帶多”的形式,有針對的加強培訓,然后定期輪換交流,促進水平共同提高。圍繞著降本增效,他鼓勵大家積極開動腦筋想辦法。馬斜13-18井距離集輸站3公里,回壓高時靠電加熱器來降低回壓,員工們自己動手鋪設氣管線,利用套管氣加熱降回壓,月節省電費近萬度。在邊遠拉油點馬13加裝倒水流程至污水泵,每月節省倒水罐車10臺次。韓源說,像這樣的情況考核都有加分,“每個月張榜公示,拉開收入差距,調動大家的工作熱情。”
目前,員工之間的收入差距被拉大到了300多元,在經濟杠桿的撬動下,員工的學習熱情和工作熱情普遍得到了提高。
改革還在艱難推進,韓源說前面的路還很長,“不過,我們已經在路上。”
(江漢油田 莫洪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