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經理,恭喜恭喜,你們項目組2016年完成的經濟效益指標非常的好,人均創產值和利潤,在全公司排名第一,多次得到公司領導的高度贊譽,你這個勞模當之無愧,實至名歸,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何經理,有時間與我們交流交流,談一談你是如何外闖市場、提質增效的,沒想到你們人員那么的少,經濟效益又是那么的好,在管理上、保井服務、安全生產等方面,一定是有自己的‘秘笈’和絕招,不要藏著掖著,拿出來與我們分享分享,以便共同提高,共同進步。”
1月22日,在中原石油工程管具公司外部市場經驗交流會上,冀東項目組經理何東,受到大家的熱烈追捧,他成為了與會人員關注的焦點人物。
冀東項目組,地處河北唐海縣第三農場,現有18人,是公司屈指可數的一個小項目。2016年,該項目組鉆具供井24964米,服務進尺112503米,鉆具接頭探傷4582 頭,井控現場試壓56 次,實現產值950萬元,人均產值52多萬元,人均利潤高達7萬多元,產值和利潤均排名第一,是公司“寒冬期”里新的效益增長點。
一個如此小的項目,竟然爆發出如此大的能量,展示如此大的作為,取得如此好的成績呢?這里面肯定有奧秘。
在項目組職工心目中,何東是出了名的“摳門”經理, 被大家稱之為“鐵公雞”,一毛不拔,算賬可以精確到以“分錢”為單位,無論在什么方面花錢,他總是想了又想,摳摳瑟瑟、緊緊巴巴的,沒有一副經理的“大氣”樣子。
他是一個“效益至上”引領者,他的“效益經”一套連一套,一環套一環,環環相扣,都是很有道理。
有人曾經調侃道,何經理天生是一副做生意的料,把他放在這個位置上,太屈才了,如果把他放在做生意上,恐怕早就成為了千萬富翁了。
說歸說,這也不能完全怪他,現實情況真的很難為他。面對低油價帶來的“寒冬期”,公司大幅度壓減生產成本,作為項目組的“一家之主”,他可謂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為了維系項目組生產上的“日常開支”,他把公司下達的成本指標分解到每個月、每一周,甚至是每一天,掰著指頭算,算計了又合計,合計了又算計,他說:好鋼要用在刀刃上,一分錢也是錢,不該花的堅決不花,花小錢辦大事。
涓涓細流,匯聚成河。項目組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好的工作業績,得益于他的“摳門”, 受益于他的“效益經”。
(中原石油工程 呂心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