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直太激動,太出乎意料了!”
“真沒想到會有這么好的結果,今夜無眠!”
今年2月23日凌晨,北京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楊晨的微信朋友圈炸開了鍋,大量中國輪胎企業相關負責人紛紛發言慶賀。
原來,歷時一年多抗辯,中國輪胎業終于迎來一場久違的勝利: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認定自中國進口的卡客車輪胎,從沒有對美國國內產業構成實質損害或損害威脅。
這意味著,美國將不會對中國卡客車輪胎征收雙反關稅,對中國輪胎企業而言,無疑是個極大的利好。
該案的勝訴,作為主要代理律師之一的楊晨和他所帶領的律師團隊功不可沒。
今天,記者走進金誠同達律所,在楊晨整潔明亮的辦公室內,聽他講述了這一段振奮人心的崢嶸往事。
事實上,從2009年起,中國輪胎業就成為中美貿易摩擦的“重災區”。去年,美國商務部又對從中國進口的卡客車輪胎發起發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調查,涉及我國輪胎出口企業100多家,10萬從業人員,出口金額超過10億美元。
因此,這對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中國輪胎行業來說,無疑是“背水一戰”。
楊晨告訴記者,鑒于之前沒有勝訴先例,剛開始接手這個案子時他的心理壓力也很大。不過仔細分析案情后他認為,想要打贏這場官司并非完全沒有勝算。
楊晨振奮精神,立志這次一定要讓中國輪胎企業揚眉吐氣。
談起在該案中發揮的作用,楊晨打了個比方,律師在這個案子中就像一個“軸承”,要牽動幾乎涉及整個案子的全部工作,并非只限于簡單的訴訟環節。
怎樣整合訴訟主體共同發力,如何安排好訴訟節點,行業協會和企業應分別承擔怎樣的工作……楊晨認為,律師代理這一案子中的“法律軸承”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楊晨說,此前,中國輪胎企業在中美貿易糾紛中共有3次訴訟案,但都以敗訴告終。此次雖然鼓起勇氣再度宣戰,但畢竟誰都沒有底,因此,如何凝聚人心成為擺在他面前最大挑戰。
為了更好地凝心聚氣,楊晨和團隊成員為參與訴訟的行業協會和多家企業做了大量思想工作,通過理性分析耐心引導,結合講述自己之前在逆境中奮起打贏的多個經典案例,讓大家重拾信心提高應訴積極性,增強相互間的協調配合。
有了這個基礎,楊晨和團隊成員安心投入到正式的應訴準備工作當中。
楊晨告訴記者,此番訴訟中,聽證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如何贏得6名聽證會委員的投票支持,成為另一大重要關口。
楊晨說,鑒于此次聽證會的6名委員均是美國人,想要他們站出來支持中國企業難度頗高。因此,他和團隊成員一起對每個委員的聽證特點進行了有針對性分析,找準他們的關注點和傾向性,逐一制定辯訴方案。
此外,楊晨和團隊成員做了大量社會調研,從進口商、用戶角度收集證據,最大限度發動那些支持中國企業的美國政府、行業、企業等相關負責人的支持。
讓楊晨感到欣慰的是,聽證會舉行當天,支持中方的席位幾乎坐滿了人。
現場,一個棘手的問題擺在楊晨等人面前——中國輪胎產品和美國輪胎產品究竟是否存在市場競爭關系?
由于之前做了大量調研和分析工作,楊晨和團隊成員回應起來游刃有余。他在調研中得知,美國輪胎定價高的一個原因在于,輪胎可以多次翻新使用,而中國產品的設計定位則基本是一次性使用,且針對客戶群體也有顯著差異,因此,兩者并不存在直接競爭關系。
多次精彩的回應下來,楊晨和他帶領的律師團隊贏得了聽證會委員的高度認可,最終投票結果顯示,中國輪胎企業勝訴!
由于時差原因,結果出來時已是國內時間零點左右,楊晨收到消息后不禁欣喜若狂,想都沒想就發到微信群和朋友圈里,于是才有了大家紛紛慶賀的火爆場面。
楊晨解釋說,中國輪胎企業有每年15億美元的出口規模,這意味著,如果官司打輸了,很多企業輕則裁員減產重則倒閉關門,這次勝利讓大家重新燃起奮斗的希望。
今年39歲的楊晨有著15年律師從業經歷,參與了近十年中美之間上億元規模的幾乎所有貿易糾紛訴訟,在圈內知名度頗高。
楊晨說,近年來,涉外法律服務行業發展前景越來越好,不得不感謝國內政策的支持,行業主管部門對此也非常重視,先后兩次選拔各地優秀涉外服務律師去國外交流學習,他已參加過兩次此類活動。
今年年初,司法部、外交部、商務部、國務院法制辦聯合印發了《關于發展涉外法律服務業的意見》,對發展涉外法律服務業作出全面部署。
楊晨認為,意見釋放出一個積極信號,體現了相關部門對涉外法律服務行業工作重視的升級,將進一步推動這一行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