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著“一帶一路”倡議東風,我國石油和化工企業走向海外的步伐正不斷加速。尤其是今年以來,石化行業對外貿易指標增速創下六年來的新高。但是在大步邁進的過程中,一些瓶頸和隱患也漸漸浮上水面,如海外項目資金問題、中外文化差異問題、信息有效溝通問題以及安全問題等。那么如何才能化解這些負面因素?
石化企業走出去全面提速
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統計,近年來我國石化行業對外貿易不斷擴大,尤其今年以來,對外貿易指標達到六年來最高增速。數據顯示,去年我國石化行業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4778.2億美元,其中進口3069.5億美元,逆差1360.8億美元。今年1~9月,石油和化工產品進出口總額4248.1億美元,同比增長21.6%。其中,進口總額2848.7億美元,增長28.0%;出口總額1399.3億美元,增長10.5%;貿易逆差1449.4億美元,同比擴大51.1%。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表示,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石油和化學工業互補性很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是中國油氣、鉀肥、天然橡膠的主要進口國,也是中國化肥、聚氯乙烯、燒堿、成品油等產品的重要出口市場。其中,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口原油占進口總量的70%以上,進口天然氣占進口總量的60%以上。
此外,我國企業還積極參與全球石油和化工產業結構調整,與國外企業、政府以及研究機構等合作,開展了一系列投資與并購活動,涉及石油加工、農藥、化肥、染料、輪胎、聚氨酯等子行業。如中國化工先后收購法國安迪蘇、德國克勞斯瑪菲、意大利倍耐力等企業,涉及蛋氨酸、輪胎等多個子領域;金正大先后收購荷蘭、德國、西班牙等國的園藝、植保、化肥公司,浙江龍盛收購了染料巨頭德國德司達公司;萬華收購匈牙利寶思德化學并建立中匈寶思德境外經貿合作區。
“一帶一路”成就瓶頸并存
近年來,我國石化企業在海外之路上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成就。同時,也仍有一些棘手難題困擾著石化企業進一步進軍世界舞臺。首當其沖地便是缺乏資金支持。記者了解到,產融結合是解決資金問題最重要的手段。
北京華信國際能源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章欣表示,中國華信就是通過能源與金融雙輪驅動,以優勢互補和創新商業模式規避海外投資風險,獲得穩定利潤。萬華化學集團有限公司高級顧問丁建生則表示,在海外進行同行業的戰略投資并購時,依靠產融結合更容易取得成功。
不僅化企自身積極踐行“走出去”,國內金融機構也在支持我國企業走出去方面發揮了巨大助力。中國工商銀行專項融資部副總經理劉建昌表示,石化企業走出去要積極參加政府間雙邊合作機制,更要用好金融機構的力量,加強產融合作。
除了資金問題,缺乏國際化專業人才,國際化溝通、運作方面經驗不足,也是我國石化企業走出去的面臨的問題之一。李壽生指出,我國石化行業的國際合作起步比較晚,“走出去”還處在起步期。他表示,面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復雜的文化、經濟、政治環境,許多工作千頭萬緒、難度很大。特別是在國際產能合作領域,我國石化企業與跨國公司相比,國際化運營經驗和能力還存在較大差距,改進提高的空間還很大。
企業走向海外安全高效意義重大
除了上述問題以外,我國企業走向海外的道路上安全問題日益凸顯。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網絡犯罪、網絡攻擊時時都有可能威脅到企業財產安全、員工人身安全、基礎設施安全,乃至社會安全,甚至國家政權安全。如何安全高效地進行信息交互是安全方面一個極為重要問題。
記者了解到,藍信在大型企業跨國工作溝通協同方面優勢顯著,是不少政府機構和大型央企認可的企業級移動工作平臺。在提高溝通效率方面,藍信可以快速建立2000人超大工作群組,特有的通知“追一下”功能使信息必達、政令暢通。最為方便的是,全部工作資料都應用專屬的云端存儲,避免了工作信息丟失。藍信視頻會議也大大增加了跨境工作溝通便捷性。
而在安全性方面,與以往人們常用的日常通訊工具不同,藍信支持為客戶提供私有化部署等多種部署方式,讓企業數據的安全性更有保障。超百萬級云端通訊錄可以滿足大企業分權分級的組織管理架構,同時還可通過通訊錄可見性設置確保重要人員手機號等聯系方式不被泄露。遠程數據擦除技術可以快速解決因手機丟失或員工離職造成的信息安全隱患。自有的文檔閱讀器可以保障工作文檔不流出藍信、電子水印技術則可以防止工作信息泄露。同時還支持重要通知閱后即焚、截屏審計等功能,從各種細微之處入手,保障工作信息傳遞過程中的絕對安全。中色股份信息化負責人表示國內外資源開發、國際工程承包,特別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業務拓展。
以往企業內信息傳遞、國內外溝通主要依靠電子郵件、微信和QQ,存在很多安全隱患。現在應用藍信,可以隨時隨地查閱公司動態和工作信息,“數據安全的方面藍信是值得信賴的”。藍信實現了中色股份海內外的辦公自動化的新模式,實現了企業信息安全傳遞。
事實上,隨著“一帶一路”倡議持續推進,不僅是化工行業,我國各個行業都在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必須善于利用科技手段解決切身之痛。特別是生產制造業只有將數據化、云化落實到日常工作管理中,才算真正實現“互聯網+管理”。這一點應到引起更多中國企業家的重視。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對于企業而言更是如此。據了解,目前中國有色集團、中國國電集團、中國鋁業公司以及中國華電集團等大型集團均已成為藍信的忠實用戶。藍信以其專業和創新能力,保障著中國各行業的優秀企業在走向海外的道路上一路平安。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