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國際油價上漲29.7%,創下10年來最高單月漲幅。油價高漲短期有美國商業庫存大幅下降的原因,而美元匯率的大幅走低是油價上漲的主要原因。此外,沙特提高油價預測,認為60-70美元/桶的油價是可接受的,同時OPEC決定維持產量配額不變,也推升了油價。
油價大漲
石油的供需方面看,2009年4月全球原油供應量為83.6百萬桶/日,比3月增加23萬桶/日,主要是OPEC國家供應量的增加超過非OPEC國家產量的下降。IEA向上修正非OPEC地區2009年的原油供應量50萬桶/日,至50.3百萬桶/日,主要是因為北海地區產量比較穩定,且俄羅斯4月產量高于預期。此外,OPEC地區液化天然氣產量預計增加30萬桶/日至500萬桶/日。
對原油價格,中信證券判斷2009年WTI均價為57美元/桶,全年的最高點將出現在二、三季度,高點可能在80美元/桶附近。2010年將隨著經濟的恢復逐步走高,均價在55-70美元/桶的區間。
在油價上升至60美元以后,對中國石油的業績敏感度增強,成品油價格調整給公司帶來的正效應增加,特別是在80美元的油價上,兩大公司業績進入最佳區間。若油價繼續上升,對中國石化的邊際貢獻減弱,對中國石油正貢獻。因此,若油價<60美元/桶,優先選擇中石化;若油價>60美元/桶,則優先選擇中石油。
《石油價格管理辦法》出臺
石油價格管理辦法的明確化是有利于石油化工行業的,特別是煉油企業。在整個石油產業鏈中,原油價格的定價和石化產品的定價已經率先市場化,只有煉油環節的定價始終在政府管制范圍之內,盈利能力受到影響。盡管,石油價格管理辦法的出臺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定價市場化,但相比以往的定價方法及政府定價仍然邁出了一大步。對目前國內原油進口依存度達到50%的背景下,成品油定價的變化不僅可以促進國內能源效率的提高,對煉油行業的長遠發展也將帶來好處。
《石油價格管理辦法》的出臺,對從事煉油加工業的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上海石化等煉油企業帶來利好。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