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網訊:8月24日(周三)截至北京時間17點,WTI10月原油期貨最新報每桶85.08美元降0.36美元。23日收盤前美國東部地區發生里氏5.8級地震,且紐約有明顯震感,國際油價依然收高。紐約商品交易所10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上漲1.02美元,收于每桶85.44美元,漲幅為1.21%。
經濟層面
國際著名評級機構穆迪今日宣布將日本國債評級從Aa2下調一檔至Aa3,這是穆迪9年來首次下調日本主權信用評級。穆迪在聲明中稱:過去5年,日本政壇的動蕩,使得政策缺乏一貫性,對有效實施長期財政政策造成障礙。聲明中同時指出,東日本大地震和福島核事故影響了日本從經濟衰退中復蘇的進程,使得日本通縮狀況趨于惡化,旨在克服財政赤字問題的社會保障和稅制一體化改革也愈發困難,此外在加上日本財政赤字巨大以及債務負擔不斷增加,這是日本評級下跌的重要依據。
而隨著美國股市有所上漲,加上今天公布的宏觀經濟數據對市場形成了支撐,國際油價連續兩個交易日上升。據紐約商業交易所的數據顯示,10月份交割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上漲1.02美元,報收于每桶85.44美元,漲幅為1.2%。今年截至目前為止,紐約原油期貨價格下跌了6.5%同時倫敦ICE歐洲期貨交易所10月份交割的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上漲82美分,報收于每桶109.18美元,漲幅為0.8%。按收盤價計算,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與紐約原油期貨價格之間的差價為每桶23.74美元,這一差價在8月19日觸及每桶26.21美元的歷史最高水平。
據洲際交易所(ICE)的美元指數最新報73.837點,低于周一的74.063點。同時美國能源部下屬能源信息署(EIA)定于周三發布上周的美國原油庫存報告。市場研究公司Platts調查顯示,分析師平均預期美國上周原油庫存增加200萬桶。
經濟數據
德國當天的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8月值繼續持平在52點,好于50.8點的經濟學家平均預期;8月歐元區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雖然從50.4點跌至49.7點,但是高于市場調查顯示的49.5點的預測值;同時歐元區綜合采購經理人指數還是持平在22個月最低水平的51.1點,同樣好于50.3點的市場普遍預期。
歐元區6月工業訂單年率上升11.1%,預期上升12.1%,前值上升15.5%
澳大利亞第二季度營建完工季率下降4.9%,前值下降3.4%,預期上升1.1%
日本7月企業服務價格指數年率下降0.5%,前值下降0.7%
美國發生5.8級地震,國會五角大樓正在疏散,美元指數初步反應平淡,報73.92
德國8月Ifo商業預期指數100.1,預期103.3
美國6月新屋銷售總數年化修正為30.0萬戶,初值為31.2萬戶
政治層面
隨著利比亞反對派控制首都的黎波里大部分地區,并宣告“卡扎菲時代已經結束”,利比亞中斷的原油出口有希望重新開啟。業內人士表示,全球石油供需關系或將改善,從而使原油價格進一步下調。 22日,倫敦洲際石油交易所(ICE)十月布倫特原油期貨跌0.26美元,至每桶108.36美元,跌幅0.3%。在利比亞反對派已經控制的黎波里大部分地區的消息傳出后,該合約早些時候一度觸及每桶105.15美元的低點。
在非洲,利比亞是已探明的石油儲量最大國家。在今年年初內戰爆發前,利比亞每日原油產量達160萬桶,占全球供應市場2%左右的份額。由于戰爭爆發,利比亞石油出口不得不中斷,戰爭爆發后甚至有機構預測原油價格將可能上升至“每桶150美元以上”,但今年紐約原油期貨于4月底最高收于每桶114美元。
由于中國、俄羅斯、巴西曾反對對卡扎菲進行制裁,認為應該先靠和談解決問題,利比亞反對派日前放出風聲表示,意大利石油公司有望重新主導利比亞的石油生產,但中國、俄羅斯、巴西等國的企業則要求重新修訂合同。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利比亞輸送到中國的原油約700多萬噸,占原油進口比重很低,約合3%。業內人士表示,“利比亞局勢對中國進口原油并無大礙”。
美國戰略能源與經濟研究所主席邁克爾·林奇表示,卡扎菲倒臺,利比亞新政府有可能按照科威特的路線,快速引進外國公司進行石油生產,但也不排除利比亞會因為討論國內事務而擱淺石油生產。分析機構預測,利比亞石油業需要大約2至3年才能恢復全部產能。
日本石油庫存
日本石油協會(PAJ)周三稱,截至8月20日,日本成品油庫存總量為8404萬桶,環比增長2.7%。普氏數據顯示,成品油庫存同比增長8%。日本石油協會稱,輕質餾分油(汽油和石腦油)庫存較前一周的2413萬桶微幅減少0.2%至2409萬桶。普氏數據顯示,該庫存較一年前增加0.8%。截至8月20日,中間餾分油庫存較上一周的4330萬桶增加4.6%至4530萬桶,較一年前錄得的3759萬桶增加20.5%。
此外,日本石油協會稱,燃料油庫存環比增加1.8%至1465萬桶。然而,普氏數據顯示,燃料油庫存同比減少10.3%。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