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國際油價起起落落、波動增加。有的西方分析人士預計,即使近期有所反彈,國際油價也可能還會跌到每桶30美元。也有人預計,匯率波動已成為全球市場波動的主要推手,未來會持續大波動,各國都將參與貨幣戰,今年油價最大的風險是中國加入貨幣貶值大戰的前景。
本周二,美國基準油價WTI原油價格大漲,一度較上周四逼近六年最低的每桶43.58美元高出22%,當日收于每桶53.05美元。次日,WTI油價又大跌9%,收報每桶48.45美元,幾乎回吐前兩個交易日的所有漲幅。
紐約投資管理公司Again Capital的創始合伙人、分析師John Kilduff昨日接受CNBC采訪時稱:
“我仍相信(油價)會跌到(每桶)30-33美元區域,這是2008年和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的低谷。從技術面看,過去數日的市場實質是逼空。波動是有點瘋狂,我認為,對技術派而言,30美元是現在市場的下行目標。”
華爾街見聞本周文章提到,石油服務業巨頭Baker Hughes上周公布的美國閑置石油與天然氣鉆井平臺多達94個,這是1987年以來最高水平,彭博報道認為,近期的油價反彈可以簡單解釋為:整個石油業陷入絕望。絕望的產油企業開始減產并削減支出,這有望改變市場供過于求的局面。而Kilduff認為,市場只是在擺脫混亂,美國產油量并未大減,還保持在每日910萬桶。
去年11月會上,沙特為首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國一致決定不減產。這一出乎市場意料的決策導致國際油價進一步下跌。沙特此后重申不減產立場。不過,Kilduff認為,沙特可能為了在敘利亞問題上換取俄羅斯的支持而最終減產,這將成為推升油價的因素。而且,他認為,不能忽視OPEC聯手減產、制止油價進一步下跌的可能性。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