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在關注原油的需求情況,但現在的原油供應到底是什么狀況呢?
國際能源署剛剛出版了它最新的原油市場報告。數個月以來的第四次,它調高了非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之外產油國的石油產量。
去年,非歐佩克組織產油國每日生產量下降了約30萬桶,但現在國際能源署認為它們的產量大概每日將要提高40萬桶。自今年一月以來,總部位于法國巴黎的國際能源署已經將非歐佩克組織產油國的原油產量調高了每日94萬桶,其中俄羅斯由于新投產的西伯利亞油田,日產量增加了36萬桶。
這可能代表著某種跡象,即在油價高企時增產的邊際生產者由于經濟不景氣不得不時不時地調整自身石油產量。
歐佩克石油輸出國組織之外的產油國是原油市場上的變數。歐佩克這個卡特爾組織已經表明它能夠對原油產量進行大概方向的調節,目前已有部分產能閑置。然而,墨西哥、俄羅斯和巴西卻給這個問題打上了問號。
可能,國際能源署過于樂觀。很多非歐佩克組織產油國如挪威、英國和墨西哥都面臨著油田逐步減產的局面。
另一些分析師如桑弗德-伯恩斯坦等人則還要更加悲觀些。他們估計非歐佩克組織產油國的今年的日產量是4957萬桶,比國際能源署的預期還要低上143萬桶。分析師們說,明年的情況可能還會更糟。
以上對于原油供應種種不同的觀點使得明年的油價充滿了不確定性,現在原油的需求已經開始逐步回升了,尤其是在中國更為顯著。
如果非歐佩克組織的產油國原油產量確實能跟上能源署的預計,那么油價最有可能是橫盤調整,但如果非歐佩克組織的產油國原油產量不繼,那么國際油價回歸每桶3位數的價格就不是妄談了。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