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12月14日最低下探至70美元/桶附近以來,國際原油價格即止跌反彈。本周二至本周四,紐約原油價格連續攀升,走出三連陽。截至本周四,紐約原油02合約收報78.05美元/桶,升勢強勁。
“原油價格的本輪上漲,與美國最新公布的原油庫存數據下降幅度超預期有關。”12月24日,上海中期分析師李宙雷表示。
震蕩上行成為主基調
本周三,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在周庫存報告中披露,在截至12月18日的一周中,美國商業油品庫存總計減少1420萬桶,其中原油庫存減少490萬桶,丙烷/丙烯庫存減少340萬桶,餾份燃料油(4301,-11.00,-0.26%)品庫存減少310萬桶。除庫存下降的因素外,美國就業數據好于預期,也對油價構成提振。美國勞工部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美首次申請失業救濟的人數已連續16周下降,顯示就業市場持續改善,也成為經濟進一步復蘇的又一證據。
最近半年來,國際原油價格基本在63美元/桶至83美元/桶的區間波動,并且其重心呈現逐步上移的趨勢。今年四季度,國際原油價格的波動區間主要在70美元/桶至80美元/桶之間,75美元/桶成為中間平衡點。
目前,75美元/桶也是原油生產者和消費者雙方比較愿意接受的水平。沙特石油部長阿里曾公開表示,70到80 美元/桶之間的油價較為合理,并說目標就是75美元/桶。業界人士認為,作為歐佩克最重要的成員國和穩定力量,沙特的態度舉足輕重。2008年11月29日,當原油徘徊在50美元/桶附近的時候,阿里也曾經表示,75美元/桶是合理的價格。
12月22日,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第155屆部長會議在安哥拉首都羅安達閉幕,與會12國石油部長和代表一致同意維持歐佩克現有原油產量。會議認為,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保持在75美元/桶左右符合石油生產國和消費國雙方利益。與會者一致決定,把歐佩克原油日產限額保持在2484萬桶,這是今年以來歐佩克部長會議連續第四次決定保持產量不變。
向上挑戰80美元
申銀萬國分析師王娟表示,原油后市有望繼續向上反彈,第一個目標位為80美元/桶,下一個目標位為前期高點83美元/桶。
石油供應和消費的不均衡是推動油價震蕩上行的基礎。12月24日,墨西哥國有石油公司墨西哥國家石油公司稱,公司11月份原油產量平均為255萬桶/天,低于10月份的260萬桶/天的水平。
而據國信證券分析師李晨和嚴蓓娜研究,全球出口國家的集中度遠遠高于石油進口的國家集中度,11個國家出口了全球90%的石油;而全球26個國家進口90%的石油。供給方面,歐佩克在決定產量上有絕對的優勢。從成本角度看,全球的石油資源的成本差異巨大,低成本石油特別是中東、俄羅斯的低成本油田僅占全球總產量的12.5%,而邊際產量都為深水石油。低成本油田的所有者又形成了供給者聯盟,具有非常強的價格操控空間。
李晨和嚴蓓娜認為,今年以來石油價格實現了三級跳,首先突破了55美元/桶,然后在下半年突破了75美元/桶的壓力位,于75至80美元/桶小幅區間震蕩,然而今年10月以來不斷挑戰80美元/桶的壓力位卻始終難以突破。現階段的石油價格反映了現在的石油需求和供給的預期,隨著經濟復蘇將呈現溫和升值。
另外,石油勘探活動下降影響長期供給,這個因素將在未來的幾年內得到反映。據悉,與去年相比,今年全球油氣上游投資預計下降了19%,僅為3880億美元。其中受沖擊最大的是規模較小、杠桿更高的小型國際石油公司,資本負債率較低的國際石油巨頭削減幅度有限,但是下半年,石油巨頭也都下調了2009年和2010年的上游開支緊縮成本,以降低資產負債率,提高業績。
李晨和嚴蓓娜認為,全球石油行業投資不足導致中期供給下降;減排需求將縮減長期石油需求,但從國家博弈的角度看,為實現供給回升和低碳能源系統轉換,石油價格上漲是一個大概率事件。明年石油需求將逐步恢復,在供給較為充分的前提下,油價將溫和回升至80-90美元/桶,2011年左右可能重入上升通道。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
“原油價格的本輪上漲,與美國最新公布的原油庫存數據下降幅度超預期有關。”12月24日,上海中期分析師李宙雷表示。
震蕩上行成為主基調
本周三,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在周庫存報告中披露,在截至12月18日的一周中,美國商業油品庫存總計減少1420萬桶,其中原油庫存減少490萬桶,丙烷/丙烯庫存減少340萬桶,餾份燃料油(4301,-11.00,-0.26%)品庫存減少310萬桶。除庫存下降的因素外,美國就業數據好于預期,也對油價構成提振。美國勞工部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美首次申請失業救濟的人數已連續16周下降,顯示就業市場持續改善,也成為經濟進一步復蘇的又一證據。
最近半年來,國際原油價格基本在63美元/桶至83美元/桶的區間波動,并且其重心呈現逐步上移的趨勢。今年四季度,國際原油價格的波動區間主要在70美元/桶至80美元/桶之間,75美元/桶成為中間平衡點。
目前,75美元/桶也是原油生產者和消費者雙方比較愿意接受的水平。沙特石油部長阿里曾公開表示,70到80 美元/桶之間的油價較為合理,并說目標就是75美元/桶。業界人士認為,作為歐佩克最重要的成員國和穩定力量,沙特的態度舉足輕重。2008年11月29日,當原油徘徊在50美元/桶附近的時候,阿里也曾經表示,75美元/桶是合理的價格。
12月22日,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第155屆部長會議在安哥拉首都羅安達閉幕,與會12國石油部長和代表一致同意維持歐佩克現有原油產量。會議認為,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保持在75美元/桶左右符合石油生產國和消費國雙方利益。與會者一致決定,把歐佩克原油日產限額保持在2484萬桶,這是今年以來歐佩克部長會議連續第四次決定保持產量不變。
向上挑戰80美元
申銀萬國分析師王娟表示,原油后市有望繼續向上反彈,第一個目標位為80美元/桶,下一個目標位為前期高點83美元/桶。
石油供應和消費的不均衡是推動油價震蕩上行的基礎。12月24日,墨西哥國有石油公司墨西哥國家石油公司稱,公司11月份原油產量平均為255萬桶/天,低于10月份的260萬桶/天的水平。
而據國信證券分析師李晨和嚴蓓娜研究,全球出口國家的集中度遠遠高于石油進口的國家集中度,11個國家出口了全球90%的石油;而全球26個國家進口90%的石油。供給方面,歐佩克在決定產量上有絕對的優勢。從成本角度看,全球的石油資源的成本差異巨大,低成本石油特別是中東、俄羅斯的低成本油田僅占全球總產量的12.5%,而邊際產量都為深水石油。低成本油田的所有者又形成了供給者聯盟,具有非常強的價格操控空間。
李晨和嚴蓓娜認為,今年以來石油價格實現了三級跳,首先突破了55美元/桶,然后在下半年突破了75美元/桶的壓力位,于75至80美元/桶小幅區間震蕩,然而今年10月以來不斷挑戰80美元/桶的壓力位卻始終難以突破。現階段的石油價格反映了現在的石油需求和供給的預期,隨著經濟復蘇將呈現溫和升值。
另外,石油勘探活動下降影響長期供給,這個因素將在未來的幾年內得到反映。據悉,與去年相比,今年全球油氣上游投資預計下降了19%,僅為3880億美元。其中受沖擊最大的是規模較小、杠桿更高的小型國際石油公司,資本負債率較低的國際石油巨頭削減幅度有限,但是下半年,石油巨頭也都下調了2009年和2010年的上游開支緊縮成本,以降低資產負債率,提高業績。
李晨和嚴蓓娜認為,全球石油行業投資不足導致中期供給下降;減排需求將縮減長期石油需求,但從國家博弈的角度看,為實現供給回升和低碳能源系統轉換,石油價格上漲是一個大概率事件。明年石油需求將逐步恢復,在供給較為充分的前提下,油價將溫和回升至80-90美元/桶,2011年左右可能重入上升通道。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