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需求疲弱且國內產量增加,美國原油進口降至10年來最低水平,這讓美國經濟更有能力應對油價上漲。
根據美國能源情報署(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的數據,美國去年每日進口原油891萬桶,為1999年以來最低水平。
原油進口占美國石油消耗的比例降至44.8%,為1995年以來最低,低于2005年60.3%的峰值水平。
受伊朗緊張局勢的影響,燃油價格不斷上漲,這已成為美國一大政治議題,同時讓人擔心經濟復蘇可能脫軌。
目前,美國仍是全球第一大石油進口國,進口量遠超其他國家,仍會受到油價上漲的影響,但進口下降讓其變得不那么脆弱。
一些分析師和行業高管表示,目前的趨勢支持這樣一種愿望:未來20年美國有望實現“能源獨立”,這是自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以來歷屆美國總統的夢想。
能源經濟學家菲利浦?弗萊杰(Philip Verleger)表示,美國將經歷“變革性”改革。“需求下降,同時供應增加,”他表示,“這將成為美國經濟復蘇的基礎。”高油價抑制了駕車行為,加上更節能汽車和替代能源(以乙醇和天然氣為代表)的興起,這都抑制了美國的石油需求。美國石油產品需求去年下降了2%。
與此同時,受陸地致密油(tight oil)產量大幅增加的推動,美國石油產量正有所提升。這種石油采用與開采美國龐大的頁巖氣儲備相同的技術。
一些分析師警告稱,變革尚處于初期,無法確保能源獨立。
加拿大是美國石油進口的最大供應國,去年占美國石油進口總量的25%。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