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多時的印度鐵礦石出口征稅問題終成定局,印度政府宣布,對于品位不同的鐵礦石分別加征不同的關稅。這刺痛了不少中國鋼鐵企業,更重要的是,它可能預示著“資源民族主義時代”正在悄悄降臨。
因為不僅是鋼鐵行業,包括石油、天然氣、稀土、黃金甚至是木材,都越來越成為各國政府保護的對象,限制產能和出口增長。在石油生產領域,墨西哥、委內瑞拉、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俄羅斯都在采取不同措施,限制產能增長,沙特阿拉伯也正限制產能擴張。這7個國家占全球石油儲量和全球原油產量比例分別為65%和45%,他們的行動,讓世界石油價格大大溢出生產成本。
“資源民族主義”的一個共同特征是,認為本國的資源開發如果是為了滿足國外市場的需要,就有了出賣國家戰略資源的嫌疑。如印度批評人士認為,鐵礦石出口,是在出賣國家戰略資源。哈薩克斯坦民間人士認為,讓外國公司購買本國油田,就等于是出賣國家利益。
“資源民族主義”時代的來臨,其實是另一個更大時代的附屬產品。第二次世界大戰瓦解了殖民主義,帶來了民族主義時代,所有國家都追求并先后實現了主權獨立。然而作為處在世界經濟鏈條中的國民經濟,卻依然保持著對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的依附,發達國家揮舞”技術民族主義“,以技術專利,技術封鎖等,來作為控制發展中國家經濟的手段,資源價格普遍被壓低。
后冷戰世界的十幾年來,世界多極化的格局和以中國、印度、巴西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快速發展,大大改變了二戰后的世界經濟鏈條生態。從發展中國家購買資源,已經不是發達國家的專利,這讓資源和發達國家的高技術一樣,成為民族主義者們寄托愛國熱情的對象,也讓發展中國家找到了一個對抗“技術民族主義”的手段。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