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的油氣勘探中,地震勘探技術無疑是不可替代的主力軍,它已成為勘探前期偵察、了解地下情況以及開發過程中精細儲層研究的主要手段。當然,除此之外,非地震勘探方法在找油找氣時也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中國開始應用的地球物理方法進行石油勘探首先是非地震技術,可以追溯到1939年。當時,翁文波先生從英國倫敦獲博士學位回國后,用自己在英國組裝的重力儀和磁力儀在玉門油礦進行試用,開創了我國非地震油氣勘探?重磁勘探的先例。
在我國油氣勘探進入到地質條件更為復雜、勘探成本越來越高、勘探目標由背斜構造油氣藏擴大為構造、地層和巖性油氣藏的新階段之后,非地震勘探技術在石油勘探界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
目前使用的非地震勘探技術主要有地表化學勘探,重、磁、電勘探等,后三者一直是區域構造和深部構造勘探的重要手段,可以揭示沉積盆地內深度在5~10km的沉積層及基巖起伏的形態特征和物理性質分布。非地震綜合技術多用于地震勘探盲區,如火成巖分布區、鹽丘底部、逆掩推覆帶、古潛山地區等。在這類地區,雖然地震可以對其頂面作出清晰的反射,但難以確定底界的幾何形狀,結合重、磁、電技術可以確定底部地層的幾何形狀,獲得精確的下部構造的解釋結果。非地震綜合技術在淺層結構調查中也可發揮重要作用,如利用高頻電磁、大回線瞬變電磁等方法技術,可以快速有效地探測到幾米到幾百米的深度范圍的地質構造特征,其精度可以與淺部地震勘探媲美。可見,無論是區域普查、目標勘探還是油氣預測,聯合勘探綜合解釋都應成為必要的途徑,有利于提高地質勘探的效率和成功率,是未來勘探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
此外,在我國石油勘探界已經存在遙感三維淺層表層構造建模、地表構造裂縫遙感解釋評價、電磁多參數聯合反演成像、重力層析反演成像及砂體預測、磁性基底構造巖性區分、微量元素圖譜油氣屬性評價及遙感化探綜合評價等7項非地震勘探技術。它們已經在我國主要勘探的熱點地區(如塔里木庫車地區、柴達木英雄嶺地區、鄂爾多斯靖西地區、渤海灣北部灘海地區等)進行了初步研究,有的成果已被油公司采用,主要的技術指標接近國際同類技術水平,是今后遙感地質非地震勘探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
目前,國內外非地震勘探技術應用的主要特點就在于將其與地震技術進行綜合勘探和聯合解釋。這方面的典型事例已經有不少,比如在美國墨西哥灣利用重力和地震勘探探明了鹽丘油氣藏;在意大利南部利用重、電、震研究逆沖推覆帶構造;在我國華北地區應用重、電、震發現了碼頭?黃花店古潛山帶。其次,在地震研究程度較低和勘探難度很大的地區應用快速低廉的非地震技術可以幫助找到勘探的有利區塊。俄羅斯就是利用航磁異常規律預測了油氣勘探的有利靶區;在美國的科羅拉多應用了地球化學勘探發現了督里油田并對其油藏進行了開發動態監測,還預測出一些剩余油藏;在遼東灣北部利用高精度的航磁資料的反演成果預測了燕南潛山西側的次級斷階;利用非地震技術揭示了塔里木盆地庫車前陸盆地高陡構造內幕;在柴達木盆地西側利用遙感圖像的精細解釋預測了英雄嶺裂縫儲層發育的有利帶;在陜北黃土層地區應用地表化探技術在大區域內進行了油氣檢測,預測并評價了區域內遙感異常帶的含油性等等。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