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老總蔣潔敏表示,未來5年內將投入400億元,用于新發現的南堡油田的開發及投產,同時,中石油必定會回到國內發A股,但不會在股市太熱時發行A股。
看到這則消息,一方面為中石油將要回歸A股市場感到高興,另一方面也不禁感到有點困惑:中石油不在股市熱時發A股,難道還要到股市太冷時去發A股不成?
我國的證券市場,經過十幾年的徘徊,這一兩年成功進行了股權分置改革,證券市場的基礎制度建設得到了加強,上市公司的質量、治理水平、盈利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提高,證券市場擺脫了多年的“積貧積弱”狀況,開始顯現出其市場本身的生機和威力,終于迎來了一個大發展的時代。
綜觀世界各大強國,證券市場的大發展都給各國的經濟發展以及綜合國力的提升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富可敵國的跨國公司、人人熟知的知名品牌無不是利用證券市場而發展起來的。證券市場在各大強國的崛起過程中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我們歷經磨難的、還不夠強大的祖國,終于迎來了歷史上第一次出現的證券市場大發展的時代。我們要做的,就是牢牢抓住機遇,充分利用目前證券市場大發展及全球資本流動性過剩賜給我們的良好時機,發揮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去做成一些我們久想做而未能做成的大事情。
何謂“大事情”?攸關國計民生,攸關全局發展,攸關國家安全,攸關子孫后代的事情就是大事情。
比如造大飛機。“目前,在中國內地運營的863架飛機中,有534架為美國波音飛機,在中國的市場占有率是2/3,按照目錄價格計算,中國從美國購買飛機的總費用累計接近400億美元”。面對最近幾個月又“吃”下100架大飛機訂單的美國波音公司中國區總裁的喜形于色、洋洋得意,作為中國人,我們怎么也高興不起來。
有關資料表明,僅2005年,中國各家航空公司就向波音、空客訂購了442架飛機,目錄價格高達2000億元左右。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05年國內各大航空公司的利潤僅為16.5億元,還不夠買一架空客A380。龐大的中國民用航空市場至今保持著中國自主技術大飛機“0”的紀錄。
波音也好,空客也好,除了他們的國家、政府鼎力支持外,利用證券市場為他們的壯大發展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當我們中國人即使做1億條褲子也換不回一架大飛機時,我們是集中力量去實施國家要研發大飛機的重大決策,還是仍然毫不吝嗇地花數千億資金去購買外國的大飛機?是到了我們該給出答案的時候了。
比如大修鐵路。約100年前,1910年美國的鐵路總長度為40多萬公里,后來因為高速公路的發展,拆除了10幾萬公里,現在約有27萬公里。而我國的鐵路總長度目前約為7.5萬公里,用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的話說就是“人均不足一根煙長”。僅美國上個世紀拆掉的鐵路長度就是我們現在的一倍。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寫到:“假如必須等待積累去使某些單個資本增長到能夠修鐵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還沒有鐵路。但是,集中通過股份公司轉瞬之間就把這事完成了。”
當我們的人民像罐頭中的沙丁魚一樣擠在火車里時,當我們的大量物資因鐵路交通不暢而運不出去時,再看看我們A股市場可憐的三兩家鐵路上市公司時,我們似乎早就把馬克思的教導拋到了九霄云外。
比如加快軍事和國防工業的發展。戈登著作《偉大的博弈 華爾街金融帝國的崛起》一書的跋中寫到,在鴉片戰爭和甲午戰爭前后,大清國的GDP約是英國的4倍、日本的5倍,如此巨大的國力懸殊,戰爭的結果輸的卻是大清帝國。為什么?除了滿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外,“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無法回避和顯而易見的。按當時入侵國和滿清的GDP實力比較,英日顯然弱一籌;但是,他們集資融資的能力卻不是滿清國可比擬的。在籌集國防經費方面,兩國擁有的正是清朝所欠缺的現代工具—資本市場”。
這個結論是振聾發聵的。當我們看到某些超級大國的航母耀武揚威地在世界各地游弋時,當我們聽到阿扁之流在祖國的寶島上叫嚷“臺灣要獨立”時,當我們想到一些軍事武器還不是那么先進時,我們不應忘了運用證券市場來彌補我們的不足,并使我們能盡快迎頭趕上。
比如環境保護,比如新農村建設,比如科技創新,比如能源發展……我們要做的“大事情”還有很多很多。而證券市場的大發展恰恰給我們做好這些大事情提供了百年一遇的大好時機!
在這里還要向剛剛履新中石油董事長的蔣總建言:能源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瓶頸、一個短腿。而充分利用證券市場的籌資功能、資源配置功能,發展能源項目,保障能源供應,確保國家能源安全,應該是分秒必爭,時不我待的大事情!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