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前景暗淡
如果問福州民營油企的老板日子好不好過,不管是經營成品油批發的,還是零售的,肯定會告訴你:日子不好過。如果再問他,未來前景如何?他肯定會認為:前景暗淡。
雖然今年7月30日商務部頒發的5張原油經營牌照中,中國民營企業終于幸運地拿到了其中的一張,結束了中國民營油企被邊緣化的歷史,但離中國油品市場徹底打破壟斷無疑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距離。福州某民營加油站的老板就很坦率地告訴記者:如果油源還是控制在中石化、中石油兩大國企的手中,民營加油站的日子就不可能好過。
根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承諾,我國于去年12月11日開放了國內成品油批發經營權。緊隨其后,商務部也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開始實施《成品油市場管理辦法》,但許多業內人士認為,這個門檻還是非常高。比如《成品油市場管理辦法》第七條明確規定,申請成品油批發經營資格的企業,應當具備下列條件:“注冊資本不低于3000萬元人民幣”、“擁有庫容不低于10000立方米的成品油油庫”、“擁有接卸成品油的輸送管道或鐵路專用線或公路運輸車輛或1萬噸以上的成品油水運碼頭等設施。”
申請成品油零售經營資格企業的門檻雖然低些,但《辦法》第八條也同樣要求應當具備“具有長期、穩定的成品油供應渠道,與具有成品油批發經營資格的企業簽訂3年以上的與其經營規模相適應的成品油供油協議”等6項條件。該辦法第九條更是要求,申請成品油倉儲經營資格的企業,必須:“擁有庫容不低于10000立方米的成品油油庫”、“注冊資本不低于1000萬元人民幣”、“擁有接卸成品油的輸送管道或鐵路專用線或公路運輸車輛或1萬噸以上的成品油水運碼頭等設施”。
“雖然現在的政策與商務部2005年6月頒布的《成品油批發企業管理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中的相關規定(成品油批發企業必‘擁有30座以上自有或控股加油站’)相比,門檻略低了些,但像多少注冊資金、多少油庫,必須有自己的碼頭等這樣那樣的準入條件,還是會將很多本來想從事這一行業的人擋在門外。像我們從事貿易的,如果人家愿意租油庫、碼頭給我們,干什么還非得要自己設倉庫、碼頭?如果我有錢,我花錢去租人家的油庫、碼頭為什么就不可以?”福建省越洋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孝連很是困惑。
“做成品油這么多年來,感受最深的是油源受制于人。由于油源被中石油、中石化控制著,我們只能仰人鼻息。要想擺脫受制于人的窘境,就只有自己做批發。做批發就要有批發權,而要取得批發權,就必須具備‘3000萬資本,1萬噸油庫’等條件,這些條件有如一道道欄桿,不是誰想跨就可以隨便跨過去的!”福建三興油料供應有限公司總經理林小南感嘆道。(記者劉武)
廣東:接受收編
石油供給的緊張狀況向民營加油站發出了退出市場的信號。由于一般的民營油站的進油渠道局限于中石油與中石化等為數不多的幾家企業,貨源的緊缺導致了民營油站的生存艱難。
據了解,廣州的兩大油品集團的汽柴油已基本對外停批;而在東莞,中石化汽柴油更是全面停批,中石油則只對協議用戶少量出貨。因此,廣州、東莞兩地一些民營加油站部分油品斷貨,經營難以為繼。加上油站成本較高,多數的民營加油站基本是在虧本經營。
而在政策層面上,去年底出臺的《成品油市場管理辦法》則表明,2008年廣東成品油批發資格將按照新的辦法重新審核,由于新辦法的進入門檻大大提高,明年起廣東將有大批民營油商因為資格不達標而被淘汰出局。而它們的惟一出路是不得不接受國內外石油巨頭的收編。
報道說,在廣東油氣商會的撮合下,中海油近期已經和當地200家民營加油站進行了接觸,其中150至160家的談判已經接近尾聲。此外,跨國石油巨頭殼牌、BP、埃克森-美孚也不甘人后,積極參與此番油站并購。據稱,正是在中外巨頭的爭奪推動下,廣東部分加油站的出售價格已經上漲到2000萬元人民幣以上。
在此次油站并購浪潮中,中海油表現得最為志在必得。據悉,中海油在投資公216億元、煉油能力達到1200萬噸的煉油項目將于明年9月完成裝置試車。而大批量收購油站,顯然是完整產業鏈,把持終端市場以期更大的獲利。根據中海油的計劃,惠州煉油項目投產后,要在廣東建300家加油站,來配合項目的實施。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