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一畝優質黃連木,5年后就可以每年收獲約200公斤柴油,這并非天方夜譚。據介紹,黃連木含油率為38%-42%,也就是說,2.5噸黃連木籽可生產約1噸黃連木油。理論上講,1噸黃連木油可生產1噸生物柴油。但,這種清潔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質能源的開發卻因為我省林木原料的短缺而舉步維艱。
1、小黃連木籽能榨“柴油”
“綠豆般大小銅綠色的黃連木果實被榨成油品后,與甲醇混合,生成脂肪酸甲脂,再經過精制、蒸餾,制成為生物柴油以及副產品:餅粕及甘油。整個生產過程只需8個小時。”
正和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是我省首家研究開發和生產生物柴油的專業公司,據董事長孔林河介紹,黃連木含油率為38%-42%,也就是說,2.5噸黃連木籽可生產約1噸黃連木油。理論上講,1噸黃連木油可生產1噸生物柴油。
李師傅是跑了30多年長途運輸的老司機。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前,黃連木油是他們全家的主要食用油,現在,這油成了他的大卡車“吃”的油了。
“在礦物質柴油里加了20%生物柴油,我從2002年就開始使用這種混合柴油了。動力性能上感覺不出什么區別,油價便宜些,從武安跑趟邯鄲,礦物質柴油用量差不多需要200塊錢,用混合柴油要省20來塊錢。”
2、油料林蘊藏著“大油田”
其實,植物油作為生物質能源并不奇怪。柴油機最早被發明時就是使用植物油。面對礦物質能源日漸枯竭的現狀,人們將希望寄托在了清潔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質能源上。
省林業局局長武國堂說,生物質等可再生能源,必將成為我國能源發展的重要戰略。據估計,我國生物質能源至少有相當于7個大慶的能源產出量。目前,我國尚有不適宜農耕的宜林荒山、荒地、沙荒地8.2億畝,如果利用其中的20%來種植高產木本能源植物,每年可生產的生物質原料為2億噸,相當于1億噸標準煤。我省尚有5000萬畝荒山、荒地、荒灘、廢棄地等土地資源有待林業開發,定向培育能源林基地具有充足林地資源。
武國堂說,發展林業生物質能源可謂“一舉三得”,既能緩解石油供給不足,又能綠化荒山改善生態環境,還可增加農民收入。
3、油料林基地建設是關鍵
據省林業局趙英辰處長介紹,目前,我省生物質能源的發展利用產業化水平較低、規模較小,但在全國看,還屬于開發利用較早的省份。
“產品已達國外同類產品的技術水平,該產品的推廣對實施能源替代戰略,增加農民收入,保護環境具有重要意義。”這是2002年國家經貿委組織專家對正和公司生物柴油技術的鑒定結論。
孔林河對生產生物柴油的技術非常自信。2002年,公司的年產量已達到1萬噸,目前,生產能力為年產3萬噸生物柴油。
幾年來,最讓孔林河頭疼的是,沒有黃連木采種基地導致種子短缺。武安是黃連木之鄉,盡管現在黃連木約10萬畝,但多是自然散長,沒有形成基地規模。今年又是“小年”,黃連木掛果很少,企業今年一直停產。
為了扭轉這一尷尬局面,孔林河將黃連木種植基地建設與企業擴產同步進行。另外,在林業部門的政策引導下,武安的老百姓種樹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
生物質柴油制備成本的75%是原料成本。因此,尋求充足而廉價的原料供應,提高轉化率,是生物質柴油能否實現實用化的關鍵。
孔林河說,生物質柴油現在是一個投資熱點,但這個“熱”應該放在油料林基地建設上。如果沒有一個數量足夠多、供應相對穩定、價格相對適宜的原料供應保障,生物質柴油只能是無米之炊。
4、5萬畝示范基地落戶太行山
一直以來,武安以鋼鐵出名、立市,但現在,武安市又選準了一個新的產業亮點———力爭建成百萬噸級的生物柴油生產基地。
武安市林業局副局長張艾榮說,黃連木在全國許多地方都有,但在武安分布面積最大,達10萬畝。自然生長的黃連木生長7-8年后開始進入結果期。現在依靠科技支撐,可以通過早期嫁接改造,將結果期縮為4-5年。
據省林業局植樹造林處張書桐處長介紹,2007年,國家實施油料林造林任務100萬畝,我省任務為5萬畝,項目實施地多集中于邯鄲的武安、涉縣、館陶、肥鄉等地。
據武安市林業局造林科科長霍會軍介紹,今年武安市已爭取到國家林業生物質能源基地建設項目,完成育畝、整地2.3萬畝。武安市計劃用10年時間把黃連木種植總規模發展到30萬畝。
5、我省發展林木生物質能源有優勢
武國堂認為,我省發展林木生物質能源有很大優勢。全省尚有5000萬畝荒山、荒地、荒灘、廢棄地等土地資源,而且我省發展環境寬松,群眾植樹護綠意識強。另外,我省有著較豐富的資源優勢。據介紹,山區的黃連木、平原地區的文冠果等果實含油率高的鄉土樹種均適合開發生物柴油。
據國家規劃和我省實際,我省林業生物質能源原料基地到2010年規劃建設100萬畝,其中,定向培育油料能源林基地20萬畝,年均提供生物柴油原料6萬噸。
從2011年至2020年,規劃建設300萬畝。其中,定向培育油料能源林基地100萬畝,年均提供生物柴油原料50萬噸。
遠期是2021年至2050年,規劃建設1000萬畝。其中,定向培育油料能源林基地500萬畝,年均提供生物柴油原料500萬噸。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