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量和銷售增長,效益下降,結構性矛盾日益凸顯。”記者從省醫藥行業協會獲悉,今年上半年,我省化學原料藥總產量達33.37萬噸,同比增長26.05%;中成藥總產量達21594.23噸,同比增長6.66%;醫藥工業實現銷售產值224.04億元,同比增長11.1%;但醫藥行業實現利潤總額23.06億元,同比下降6.25%。
省醫藥行業協會副會長劉彥斌分析,成本上漲、價格下跌等因素導致醫藥行業效益整體下滑。今年以來,能源、原材料和人工成本持續攀升,壓縮了醫藥企業的盈利空間,其中石家莊市蒸汽價格自5月12日起上調10.6元/吉焦,中藥材價格同比上漲37%,此外醫藥行業所需的石化產品、基礎化工產品價格也普遍上漲。但我省主導原料藥產品青霉素工業鹽、7-ACA、維生素C等價格出現下滑或在低價位徘徊。6月份價格與年初相比,維生素 C內銷價格下降18.6%,外銷價格下降13.4%;7-ACA內銷價格下降37%;青霉素工業鹽出口價格降 16.7%;6-APA出口價格下降8.5%;在國內外市場銷售一直較好的肝素鈉產品價格也下降了10%左右。“當前醫藥工業運行中出現的問題,根本上還是產品結構不盡合理。”劉彥斌指出,一直以來,我省制藥工業以抗生素、維生素、葡萄糖等大宗低附加值原料藥為主的格局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產品結構相對單一,深加工程度較低,下游產品開發滯后,產品鏈不完善。產品結構的短板,使我省醫藥企業在國內同業競爭加劇、國際市場周期性價格波動影響下,面臨巨大的壓力。盡管目前一些重點企業加大了產品結構調整力度,但新上項目建成達產、企業實現轉型仍需要一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