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電調查顯示,中國大型煉油企業本月將在十月創紀錄的原油加工量基礎上減產5%,主要是內地成品油庫存充裕,且全球經濟放緩背景下需求疲軟。一些煉企高層表示,成品油銷售不如過去那樣順暢了,因為國際原油價格過去三個月來腰斬,以及經濟增長放緩令石化產品需求疲弱,導致市場預期成品油價格會下調。
接受外電訪問的12家煉油企業主要來自東南沿海地區,合計占中國煉油總產能逾三分之一。據悉,本月這些煉油企業的原油日加工量將為246萬桶,低于十月的日均259萬桶;這12家煉油企業本月產能利用率約為87%。
經過幾個月的初運行后,中石油所屬大連石化上月加工量提升至每日34.85萬桶,而該煉廠日加工能力為41萬桶;不過,大連石化正在考慮將本月的開工率降低,主要是憂慮需求下降及石化產品價格降低。另一方面,中石化所屬煉廠亦計劃本月減少原油加工量,旗下最大煉廠──鎮海煉化計劃十一月原油加工量較十月削減9%。
中國東部一煉企高層表示,受到油價調降預期影響,內地成品油貿易商迫切回吐庫存,而不是采購。他并表示,政府在本月中或稍晚時,有可能將油價每噸下調800元人民幣或10%。中石化一高層也于較早前表示,該公司將削減原油加工量,并大幅減少年底前的原油進口計劃。
另有數據顯示,中國九月份柴油及汽油商業庫存升至記錄新高,進一步證實中國在為八月的奧運會大量儲備成品油之后,內地需求異常疲軟。中國石油石化信息服務提供商──息旺能源咨詢公司則于周三表示,由于成品油庫存高筑,中國石化旗下的天津石化復產計劃將推遲至十一月中旬,導致其十一月汽柴油計劃產量僅有平時一半。
來源:大公網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