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下稱“工信部”)昨日發布了5月石油和化工行業運行情況,與業界此前判斷相似,與前4個月相比,5月份國內石油和化工行業運行總體呈現出放緩的態勢。
工信部表示,多數企業反映效益情況不佳,需求難以消化成本壓力。
在國內油氣生產仍然保持較快增長的同時,大部分石化產品價格出現下跌,部分產品跌幅較大。
數據顯示,5月份,國內原油產量1708萬噸,環比增加82萬噸,同比增長6.66%。前5個月累計產量8121.47萬噸,同比增長5.09%。
與原油生產增長類似,國內原油加工及成品油產量與上月相比繼續較快增長。
不過,生產的增長似乎并未帶來需求的同步增長。山東一家地方煉廠的銷售主管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今年以來,作為中國國有煉油產能重要補充的山東地方煉廠開工率普遍偏低,需求不振,“利潤率遠不如去年”。
一名石油貿易公司的企業老總則對本報記者表示,由于目前市場前景不明,今年以來,他們企業在原油和成品油庫存策略上,一直保持“快進快出”的做法,其庫存僅保證夠用5天左右。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