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傍晚,本報記者幾經周折到達了火災現場。
管線爆炸導致燃著的3號原油儲罐現在已沒有了明火,不過該油罐仍在冒著黑煙。
參與滅火的消防隊員告訴本報記者,冒煙的原因在于,罐里有一個金屬制成的浮游裝置,它將高壓水槍的泡沫與灌底部的殘留油品隔離開來,這叫做“陰燃”,基本沒有什么危險。
“這是我工作25年來看到的最大規模的火災。”幾天前發生的那場新港輸油管道爆炸火災讓某消防支隊負責人王隊長感觸良多。記者在現場看到,包括他在內,估計數百位消防官兵仍駐守在爆炸現場,監控火情,同時還有武警和公安人員在現場徹夜值班,以防萬一。
發生事故的中石油儲備庫所在地現有6個大型原油儲罐,周邊還有一些小儲罐。而外輸泵房、計量間以及電力自控等配套系統、工作區等也與發生爆炸的石油管道近在咫尺。
記者在現場清晰地看到,廠區南側一幢三層中石油辦公基地有三分之一都被徹底燒毀,玻璃窗已經不見蹤影。
消防隊員表示,為了不讓其他5個10萬立方米的原油儲罐引燃,消防隊員們都在拼盡全力、使用冷卻的方式將其與火苗隔離。“你能看到有幾個油罐外側都被熏黑了,但它們毫無損壞。”
中石油集團網站昨日稱,在新疆獨山子召開集團公司2010年領導干部會議上,集團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蔣潔敏通報了“7·16”火災事故情況。他的說法與7月17日中石油網站的一則消息一致,即“外籍油輪卸油作業時發生閃爆”。
卸油時到底是如何“閃爆”的,目前相關政府部門、中石油都未給出答案。
在“添加劑過量”這一對火災原因的猜測之外,本報記者在火災現場了解到事故也許與油泵操作有關。
管道與油罐之間有泵連接,本次輸油過程中泵的兩個閥門一個開、一個關,有可能關閉的閥門因輸入的原油壓力過大,而出現了異常。
前述消防隊長告訴記者,他所在的支隊于7月17日凌晨到達了火災現場,被分配到的任務就是將正在被大火包圍著的泵房熄滅。
不過事故原因還需等待調查組進一步查明。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