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8個月,華北油田平均單井產量從去年的2.9噸上升到2.96噸,高于中國石油平均水平。盡管每口井增加了0.06噸,但對于進入中后期深度開發的華北油田來說,實屬來之不易。
隨著油藏開發中后期自然遞減的加大,華北油田穩定并提高單井產量還有多大潛力?如何牽好“牛鼻子”,成為油田上下關注的話題。
潛力在重新認識中凸現
華北油田單井產量的現狀怎樣?可以先看這樣一組數據:油田單井日產分級結果表明,單井日產大于2噸的油井占總井數的58.8%,產量占86.3%;而低于2噸的油井占總井數的49.2%,產量占13.7%,主要是特高含水井,平均綜合含水92%。
這些數據說明,華北油田穩定并提高單井產量工作難度不小,不容樂觀。
近年來,油氣開發難度日益加劇,但華北油田通過深化油田開發精細管理,遏制了單井日產下滑的趨勢。
今年年初以來,華北油田采油三廠對采出程度高、“青黃不接”的路27斷塊開展精細油藏描述,深化地質認識,通過復查篩選出潛力層4套,潛力井12口,油層復查升級后油砂體含油面積有所增大。實施補孔等措施后,斷塊日產油上升到80噸左右,單井平均日產達到5噸以上,階段增油5200噸,瀕臨廢棄的斷塊“起死回生”。
對于華北油田來說,穩定并提高單井產量盡管困難重重,但卻大有作為。潛力就在于重新認識,重新論證,靠精細更精細的工作,進而穩定并提高單井日產量。
精心呵護每口油井
圍繞穩定并提高單井日產,華北油田確保新建產能單井日產保持較高水平,以老油田精細地質認識為切入點,加大調水增油、深部調驅、壓裂增產等重點措施工作力度,推行“一組一策”“一井一法”油水井精細管理,讓一口口油井“身強力壯”。
今年年初以來,華北油田加大孫虎等潛山及岔河集、留楚等中高滲透砂巖油藏建產比例,加強西柳、烏里雅斯太等整裝低滲透砂巖油藏配套技術攻關等工作重點,堅持目標優選、措施到位、方案優化原則,千方百計提高新井產量,上半年新井平均單井日產達到7.04噸。
對于一些已開發二三十年的老井,華北油田更是“呵護”有加。如已開發33年的河間油田加強老井管理和剩余油挖潛,制定老井定期體檢制度,堅持為老井診斷、把脈。對“三低”井容易出現蠟卡等現象,嚴格三級維護制度,最大限度減少作業井次,確保了單井產量的穩定和提高。
華北采油一廠對每口生產井、長停井、報廢井逐口進行潛力摸排,在提高單井產量上尋找突破口。他們對任866井實施注灰、酸壓措施,使這口原來即將“報廢”的油井,至今保持著日產油5.4噸的較高產能。
上半年,華北油田通過挖潛剩余油、重構和完善注采井網等大量基礎工作,逐步穩住老井的單井產量,全油田累積實施各類措施井313井次,措施累計增油7.87萬噸。
華北油田實施“一組一策”“一井一法”精細管理,因井制宜,為穩定并提高單井產量提供了保障。
提高單井產量大有可為
目前,華北油田開發主體已由潛山向砂巖轉變,復雜斷塊和低滲透油田所占產量的比例逐年增大,未動用儲量大都是“三低”類難啃的“硬骨頭”,穩定并提高單井產量的難度日益加大。由于含水上升引起的產量遞減、儲層滲流能力差引起的低產、能量保持水平低及驅替壓差小造成低產等,成為影響華北油田單井產量的三大主要因素。
華北油田深入開展穩定并提高單井日產量工程,積極推進從管理油田向經營油田轉變,加強開發效益評價,優先開發高效資源,有效治理低效產量,實現產量貢獻最大化。
針對中低溫、高含蠟油藏、高溫油藏和高采出程度油藏的開發難題,華北油田加強可動凝膠復合調驅技術研究,逐步形成可動凝膠、微生物復合調驅,高溫可動凝膠調驅,可動凝膠、表活劑復合調驅的三大調驅技術,對穩定并提高單井產量發揮了重要作用。
華北油田根據不同類型油藏特點,采取不同調驅方式,對高含水整裝油藏進行整體調驅,對復雜小斷塊油藏實施單井組深度調驅,對普通稠油油藏開展早期多輪次調驅,共在22個油藏393井組實施凝膠調驅,覆蓋地質儲量1.16億噸,累計增油72.52萬噸,采收率提高了5個百分點。
他們注重區塊、單井效益評價,按照效益高低制定開發策略、治理方案和綜合措施,同時通過油水井聯動等多措并舉,確保油田平均單井產量達到3噸工作目標的實現。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