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無飛鳥,地上不長草,風吹石頭跑”,火焰山下百里戈壁的這種老景象正在悄然改變。隨著吐哈油田勘探開發的推進,一片片荒灘變綠洲,越來越多的飛鳥、黃羊等野生動物給昔日寂寥的戈壁增添了勃勃生機。
9月13日,在吐哈油田鄯善溫米采油廠米登采油工區的一間員工宿舍里,記者見到了兩只灰褐色的野鳥。這是這個采油工區員工張殿民、張興無在油井旁撿回來的。
前一天,兩位員工巡檢至溫西10-34井時,在一個水泡子旁發現了這兩只鳥,渾身是泥。一只蜷縮在爛泥里,一只站立依偎在旁邊。吆喝幾聲,野鳥飛不起來,只是走了幾步,搖搖晃晃。張興無說:“估計受傷了。”
兩人抱著野鳥,端來清水洗盡淤泥,卻沒有發現明顯傷痕。下班帶回宿舍后,兩人上網查詢,發現很像灰雁,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資料顯示,灰雁每年4月到黑龍江、內蒙古、甘肅、青海、新疆等北部地區繁殖,9月開始成群遷往南方越冬。
張殿民還根據查詢得知的情況,買來白菜、苞菜、青筍,拌上饅頭喂養。張殿民說:“今天喂了三次,吃了三個大饅頭?!?/p>
得知灰雁的消息后,溫米采油廠的員工紛紛前去探望。采油工區主任魏愛軍說:“現在油田能看到的野鳥越來越多,還經常可以看到成群的黃羊?!?/p>
吐哈油田主產區所在的吐魯番盆地,素以“火洲”著稱,是亞洲最低洼的盆地,干旱炎熱,水資源匱乏,年蒸發量是降雨量的100多倍,生態環境脆弱。
黑色石油綠色開采,1991年以來的現代化油田建設中,吐哈石油人在奉獻石油的同時,堅持建設綠色生態油區。油田采油污水100%處理利用,由此每年減少工業用水300多萬立方米,相當于一年省下一個昆明湖的水量。凈化處理后的工業污水,則澆灌出人工生態綠洲?;鹧嫔较拢捎凸补喑?0畝綠洲。甲醇廠區,30畝人工濕地工程初具規模。石油基地綠化覆蓋率超過42%。
石油人染綠的戈壁,如今天上有飛鳥,地上跑黃羊,展示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景觀。在吐哈油田,救助野生動物的故事并不鮮見。井下人救助過中暑的游隼,油建人救活了跌傷的黃羊,鄯善采油廠員工讓受傷的天鵝重返藍天。
兩只灰雁飛不起來,沒辦法放飛。張殿民希望能得到動物救治專業人士的幫助,13日聯系一天,卻沒有結果。他拜托記者幫忙,打聽附近有無動物救助站或是動物保護組織。經過聯系,鄯善縣公安局森林派出所負責人表示將盡快前來領養救治,并對石油員工的愛鳥護鳥行為表示感謝。
9月14日,張殿民又給兩只灰雁買來大把青菜:“還真有些舍不得呢,不過交給專家,也就放心了?!?br />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