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此重大的自然災害面前,能做到無人員傷亡、無油品泄漏、無火災爆炸與環境污染事故發生,而且在一周之內迅速恢復了生產,簡直是一大奇跡。”
——地質災害專家、煤科院西安設計院教授 劉天林
寒霜降臨的深秋時節,陜北的山野呈現出層林盡染的怡人景色。
被譽為陜北黃土高原上一顆璀璨明珠的延安煉油廠,裝置安全平穩運行。延煉人厲兵秣馬、拼足全力,加緊完成各項任務、為延長石油集團實現全年銷售收入1000億元目標奮力拼搏。
10月21日21時許,延煉西南角被稱為“原油山”的原油接卸儲存裝置區,山體大面積下陷滑塌。一時間,黃土涌動、山石滾落,往日輸送原油、渣油、苯、液化氣、半成品汽柴油的10多條管線被迫中斷。受山體滑塌影響,直徑325毫米、厚10毫米的原油、渣油管線斷裂,整體下落3米以上;滑坡區域內20多組油氣管架傾斜、懸空、倒塌,10多條管線纏扭、擠壓、變形;山體、道路裂縫200余處,消防通道整體下滑20余米。整個滑塌區約3萬多平方米,滑塌土方達80多萬方。
讓人驚心動魄的是,延煉“原油山”上有35座總庫容達兩萬方的油罐,儲存著6300噸原油;10余條油氣和化工產品轉輸管線盤山而過;離管線不遠的山腳下就是全廠熱動力車間和萬噸煤倉,3臺75噸供熱鍋爐正在運行,周邊還有300余戶居民,一旦山體滑塌持續下去,就會壓斷更多的轉輸管線,使管線中有毒有害的油氣化工物料泄漏,引發嚴重的環境污染,甚至發生火災爆炸;一旦山體滑塌持續下去,就會掩埋山下的蒸汽鍋爐,造成全廠熱力系統瞬間中斷,導致裝置異常停車,甚至發生次生災害;一旦出現嚴重環境污染和火災爆炸,必然危及周圍居民和兩個煉化廠數千名職工的生命財產安全,引發特大惡性事故,后果不堪設想。
災情就是命令,搶險刻不容緩。面對無法抗拒的自然災害,延煉緊急啟動應急預案,在向延長石油煉化公司和集團公司逐級匯報的同時,向全廠各單位發出了搶險指令。在短短10多分鐘之內,各級領導、廣大干部職工、公安消防人員及由黨團員組成的突擊隊迅速趕到現場,集結待命。
延長石油集團董事長沈浩和總經理張積耀及時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確保不發生人員傷亡、確保不發生火災爆炸、確保不造成環境污染。延長石油化建公司領導奉命連夜奔赴搶險現場。
集團上下臨陣不亂、慎密部署、科學搶險,用最短的時間,打贏了一場應急搶險攻堅戰,保障了延長石油生產安全平穩運行,用汗水拭去了因自然災害蒙在延煉這顆明珠上的塵埃。
面對自然災害,延長石油人處置應急事件的能力得到檢驗。集團領導的科學決策在應急搶險中迅速落實。處變不驚、科學應對,是取得“10.21”自然災害應急搶險勝利的關鍵。
清澈如泉、逶迤如練的洛河、葫蘆河環繞著美麗壯觀的延煉。此地是兩河交匯處,故而得名“交口河”。24年前,延煉在這塊偏遠的土地上起步,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為延長石油的發展,為延安和陜西經濟社會的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洛河西岸,呈弧形的山脈,分南北走向依次展開。作為延長石油集團最重要的煉化企業,延煉將安全生產當作第一要務。在長期生產實踐中,該廠建立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在嚴格防止火災、爆炸、環境污染事故的同時,認真防范各種自然災害的發生。
“10.21”山體滑塌區域是延長石油重要的原油接卸儲存基地,可以說是延煉的“糧倉”,延煉人親切地稱之為“原油山”。這里也是延煉與延安石化廠、成品庫的管廊經過之地。該區域屬于非自重濕陷性黃土,2008年“5·12”地震后出現了部分裂痕。為此,延長石油集團先后邀請了10多名地質專家,會診山體地質情況,制定了滑坡治理應急方案。從2008年起,延煉先后采取了防雨排水、土方卸載、管線管廊加固、打抗滑樁等有效措施,取得了明顯效果。為保證生產安全運行,今年8月份,延煉又專門成立了隱患治理和應急搶險機構,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落實救援物資,安排專人24小時現場值守。10月 16日起,“原油山”山體裂縫不斷擴大,延煉立即啟動防范預案,渣油停止轉輸,原油轉輸采取白天快速接卸、夜間及時清空管線等措施,提前做好了應對山體滑塌災害的準備。
10月21日下午5時許,現場值班人員發現該區域山體松動、下滑跡象明顯加劇。延長石油集團和煉化公司當即下達指令:立即停止原油管道轉輸,快速置換、吹掃清理,同時要求盡快退出延煉——延安石化廠轉輸管線中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半成品汽柴油、液化氣、苯等物料,防止發生泄漏。
當晚9時許,“原油山”山石滾落,山體大面積下陷滑塌。延煉在向上級報告的同時,立即啟動應急搶險預案:撤離“原油山”值班和現場施工的100余人,封鎖道路、管制交通,轉移周邊300余戶居民,確保人身安全。同時,封堵所有通往河道的排水口,防止環境污染;緊急組織應急搶險突擊隊、救援施工隊和消防、醫護人員,隨時待命。與延煉生產聯為一體的延安石化廠,按照集團公司和煉化公司的統一部署,確保了11套裝置全部安全平穩停車,并認真檢查裝置隱患,同時組織人員積極投身搶險戰斗。
險情發生后,集團公司董事長沈浩、總經理張積耀第一時間提出 “三個確?!钡囊螅⑾群笥H臨現場指導部署。當晚,集團公司副總經理田維寬帶領相關部門負責同志火速趕赴延煉,指揮搶險。
在回顧山體滑塌當晚的應急搶險戰斗時,大家仍然心有余悸。正是由于事先進行了有效的防范,險情出現后進行了科學應對,才沒有造成人員傷亡,沒有造成火災爆炸事故,沒有造成泄漏和環境污染,避免了一起因自然災害引起的特大惡性事故。
“10.21”災害的發生,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趙正永代省長和吳登昌副省長分別作出重要批示,在充分肯定已取得應急搶險重要成果的同時,提出了新的要求,給予極大的支持和鼓勵。省委常委、延安市委書記李希,市長陳強委托郝寶倉副市長,省國資委白阿瑩主任委托楊曉連巡視員,先后趕赴現場檢查指導,慰問搶險人員;省安監局、省環保廳及洛川縣、黃陵縣對搶險工作也給予了大力的支持。
洛河西岸的“原油山”下,一場應急搶險恢復生產的戰斗全面展開。延長石油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團結拼搏、搶險保產,快速打贏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攻堅戰。
由于應對措施科學有力,有效防止了“10.21”山體滑塌造成人員傷亡、爆炸起火和環境污染等特大惡性事故的發生。但給延長石油集團的正常生產造成很大困難,當務之急是用最短的時間改建管線、盡快恢復生產。
“10.21”災害發生的次日一早,延長石油集團公司總經理張積耀在煉化公司主持召開了應急處置現場會,決定由集團公司副總經理田維寬擔任本次應急搶險和恢復生產總指揮,由相關負責人組成搶險修復、生產協調和安全監測等工作組,并在要求進一步加強監測、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用最短的時間恢復生產。
在災害面前,延長石油集團的領導靠前指揮,煉化公司、延煉的領導身先士卒、晝夜值守,全體員工緊急動員,全力落實搶修方案。
為了確保搶修工程順利進行,延煉迅速組織人力架設搶險供電系統。僅用12小時就完成了長達2300余米電纜鋪設及3臺變壓器、5個配電箱和110多套照明設備的安裝調試,恢復了搶險供電,滿足了搶險現場200多臺設備用電。同時,連夜從山頂庫房繞道往返75趟,于23 日早晨將140噸管材及時送到施工現場,確保了管道改線及時開工。延安石油化工廠在本次應急搶險中停產不停人,他們組織人力及時趕到搶險現場。
迅速改建臨時管線,是這次應急搶險和恢復生產中的又一重大戰役。素有“鐵軍”之稱的延長石油化建公司臨危受命,必須在四天之內完成延煉至延安石化廠、“原油山”至山下煉油廠近兩萬米的原油輸轉管線改線工程。完成這一艱巨任務時間之短、困難之多前所未有。
然而,化建人深深懂得,再大的困難也要克服。如果不能按期完成,將對延長石油集團全年生產經營目標任務的完成帶來嚴重影響。據集團公司副總工程師、總調度長唐登平介紹:“在4天時間內,集團內部的物料運行還可以平衡。如果超過4天,上游部分采油廠就必須降量生產甚至停產,循環待料的延煉裝置就必須停下來,延煉銷售處就無油可賣,這將會波及到陜西乃至周邊市場的油品供銷秩序出現重大混亂。所以必須在4天之內完成搶修任務?!?/p>
面對艱巨的搶險任務,化建公司即刻從興化、永坪等工地抽調500 多名職工,日夜兼程,于10月23日凌晨3時到達搶險現場,立即投入搶險施工;同時緊急調集120余臺各類焊機、10臺吊車、10臺施工車輛投入搶險。
山體滑塌后,施工現場一片狼籍,管道改線面臨重重困難。一是由于山體滑塌,道路被阻,大型機具無法進入,現場淤泥及散落物件難以及時清理;二是原有的管廊大都倒塌,從山上往山下鋪設新的管線,必須架設新的管廊;三是由于陰雨連綿,焊接管道的每個接口時都要搭建防雨棚。最令施工者頭疼的是,山體滑塌后,堆積在路上的大量黃土,受到雨水的浸泡,每走一步都十分困難,況且還要將施工材料,特別是要將巨大的輸油管搬運到施工位置,讓人感到展不開手腳。
然而,化建公司和延煉用最短的時間確定了搶險和管道鋪設方案。來不及繪制施工圖紙,他們就根據現場實際確定管線走向;車輛機具無法到達的地方,他們就靠人抬肩扛,硬是憑著一種拼命吃苦的精神,將一根根管材運到山上、坡底。
10月24日,氣溫驟降。在雨雪天氣中,化建公司的職工踩著泥濘在作業場地劃線、下料、對接、起吊、打磨。他們克服了作業面狹窄,交叉作業多,工期短的重重困難,將一條條管線焊接起來?;ǘ镜膽羧鹆两M長連續工作30個小時,10月24日晚突發急性胃炎被送到醫院,但他在打了兩瓶吊針后又投入到緊張的施工之中。
為了保障對改線工程的物資供應,在大雨滂沱、道路嚴重堵塞的情況下,集團公司迅速從西安、天津、河南、山西等地緊急調運鋼材、管線、管架。同時動員內部單位,緊急供應搶險物資。得知搶險需要 590米直徑219×10的碳鋼管材,集團所屬興化公司立即組織特種車輛,于22日連夜裝車,凌晨1時多,裝載32噸管材、帶著興化職工的深情厚誼,經過5個小時的長途跋涉運抵搶險施工現場。通過各方努力,僅兩天時間就搶運鋼材、管線、管件1200多噸,保障了搶險用料。
人心齊、泰山移。在集團公司的正確領導下,在煉化公司和延煉積極組織協調配合下,化建公司僅用了三天三夜的時間就完成了平時一個月都難以完成的工作量,鋪設了兩條新管廊,焊接管線近兩萬米。在千余名應急搶險人員的日夜奮戰下,10月26日凌晨1時轉輸管線接通,上午9時延安石化廠啟動恢復生產;10月27日上午10時延煉逐步進入正常生產;28日早8時已向銷售公司交售油品。至此,延煉“10.21” 山體滑塌災害應急搶險任務順利完成,整體生產運行恢復正常。
從處置應急事件,到科學搶險及恢復生產,延長石油集團果斷決策、科學應對,煉化公司和延煉組織得力、協調有方,化建“鐵軍” 敢打硬仗,下屬各單位密切配合,用高質量、快速度化解了這次災害。正如延安市副市長郝寶倉所評價的:這次自然災害之所以沒有造成特大惡性事故,得益于對災情發現早、預案好、撤離快,得益于搶險中思路清楚、善于決策。
疾風知勁草。一場自然災害讓延長石油人經受了重大考驗,積累了抗災搶險的寶貴經驗。在危急關頭,延長石油人埋頭苦干、頑強拼搏、無私奉獻,讓人們看到了百年企業孕育出的一種偉大精神。
時光依然流逝,洛河依然流淌?;\罩在延煉上空的陰霾很快散去了。煉塔高聳、規模宏大的延煉在麗日藍天下又綻放出笑容。
現在,我們可以靜下心來回顧應急搶險那緊張的日日夜夜。這次搶險之所以能取得勝利,首先是延長石油集團深刻地認識到防災重于救災,也正是由于前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才使災害程度大幅減小,一起特大惡性事故得以幸免。其次是抓住了科學施救的關鍵,也正是由于預案完善、指揮得當、協調有力、措施得力,才使救援搶險工作快速、高效、有序進行。三是面對災害,集團公司決策果斷科學,煉化公司和延煉密切配合,尤其是化建“鐵軍” 的主力軍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四是集團所屬各單位、各級領導干部和廣大職工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為搶險修復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面對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延長石油人臨陣不亂、沉著應對,科學決策、主次分明,將一場自然災害演化成防災搶險的實戰演習,為今后應對此類災害總結和積累下千金難買的寶貴經驗。應急搶險,說到底還是要靠人的精神。令人感動的是,在這次應急搶險中,延長石油人體現出強烈的大局意識和忘我的奉獻精神。
災難面前,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危急關頭,一個黨員就是一支標桿。延煉300名黨團員組成的突擊隊,“在搶險中創先爭優”,一切圍繞搶險,一切服從搶險,一切服務搶險。尤其在轉移周邊群眾的過程中,逐戶通報險情,主動攙扶、背負老人,前后不到30分鐘時間,千余名群眾全部安全轉移。黨群部門工作人員沖鋒陷陣,及時記錄險情變化,隨時報道搶險動態,宣傳先進典型,并為應急搶險方案的制定和實施提供翔實影像資料。
一方有災,八方支援。延長石油集團從董事長、總經理到每一名普通職工,在本次應急搶險中所表現出的精神,再一次詮釋了百年延長石油所具有的精神特質。
8月23日險情出現以來,延煉滑坡隱患治理小組人員一直駐守現場,多次研究探索,科學合理地將處于滑坡地段的7組鋼筋混凝土管架改為吊索,實現成功卸載,大大降低了災害損失,為災后搶險贏得了寶貴時間,也充分體現出延長石油人強烈的責任心。
管線改建是這次應急搶險中最重要、最艱苦的工作。在應急搶險的日日夜夜,“化建鐵軍”500余人晝夜奮戰在工地,平均每天睡眠不足3小時。雨雪中堅持搶險作業的職工頭冒熱氣、揮汗如雨。為了保證焊接質量,他們一會兒騎在管子上、一會兒跪在泥地上,甚至躺在充滿泥水的操作坑里,每焊完一道接口,都是汗水和著泥水浸透全身,一根根焊條在他們手中化成熾熱的鐵水,一道道焊口銘刻著他們付出的辛勞。搶險進入最后對接時,后勤人員把熱騰騰的飯菜送到搶修現場換崗休息的將士面前,這些鋼鐵般的漢子卻躺在寒風泥水中睡著了。
在搶險進入最關鍵的時候,集團公司紀委書記樊敬、董事會秘書李應強一行,帶著集團領導的關懷和數萬名職工的殷殷之情,將為搶險施工一線人員準備的每人1000元的慰問金送到現場。來自各單位的志愿者為搶險人員送來了水果、熱茶、毛巾,餐飲中心增加了飯菜花色品種……這一切舉動使廣大搶險參戰人員深受感動、干勁倍增。
山擋不住風,雪擋不住春。自然災害嚇不倒英雄的延長石油人。他們用心血和汗水譜寫了一曲氣吞山河的抗災搶險壯歌。
當前,延煉、延安石化廠已恢復生產正常,上游原油生產企業正在開足馬力生產,下游銷售市場供給得以保障,延長石油集團數萬名職工正以高昂的斗志全力沖刺1000億元銷售收入。
與此同時,繼續加強該區域山體監測,加緊研究實施長期性整改方案,確保延煉這顆璀璨的明珠永放光芒。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