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7月10日,大連石化進行過一次大范圍檢修。檢修完成僅月余時間內,就相繼發生了“7·16”及此次“8·29”火災。
8月29日上午10時許,中石油大連石化分公司儲油罐發生火災。起火點是石化七廠的一個儲油罐,內有800噸柴油,現場濃煙滾滾。
“截至13:20,明火已經全部撲滅,沒有人員傷亡,沒有發生爆炸和連鎖反應,也沒有影響到裝置。”一位了解情況的現場人士告訴記者,“根據我們的監測,目前大連石化的生產、銷售仍然保持正常運行。”
該人士認為,這次的事故本身不大,只是事故發生如此頻繁,值得反思。從去年“7·16”中石油大連石化原油儲罐爆炸算起,這是大連石化一年多時間以來發生的第五起事故,其余三起包括去年的 “10·24”火災和“12·15”火災,以及今年的“7·16”火災。尤其是今年5月20日—7月10日,大連石化進行過一次大范圍檢修。檢修完成僅月余時間內,就相繼發生了“7·16”及此次“8·29”火災。
7月16日,大連石化由于廠區內1000萬噸常減壓蒸餾裝置換熱器泄漏而引發火災。此次“8·29”事故中,據公安部網站消息,著火點系連接兩罐體之間管線爆裂引發。
記者了解到,大連石化此次起火原因尚在調查之中。
一位安監系統內部人士在采訪中告訴記者,因為檢修期間會檢查各項設備,并更換老化零件。所以如果設備剛檢修完就出現火災,應該不是設備問題引起的。但一般此類事件發生后,多數會被歸結為設備原因,責任事故則占少數。
“7·16”事故的具體原因到目前為止尚未對外公布。根據《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事故調查組應當自事故發生之日起60日內提交事故調查報告;特殊情況下,經負責事故調查的人民政府批準,提交事故調查報告的期限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的期限最長不超過60日。
記者此前采訪“7·16”事故,詢問調查結果何時能公布時,上述安監局內部人士對記者直言:“這個不好說,看他們的辦事效率了。事故影響不大,調查應該很快。”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