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足的航空汽油供應是保障我國通用航空事業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對于通用航空企業來說,油料成本目前已成為單項最大成本項目之一,即便如此,航空汽油卻仍面臨著產量不足、供應緊張、價格過快上漲等問題。記者從14日至18日在天津濱海新區舉行的中國天津國際直升機博覽會上獲悉,我國航空汽油供應亟待通過國家總體布局,加大油料儲備及對生產企業進行補貼的方式,破解當前發展困局,實現通用航空產業的健康發展。
——航空汽油關系通用航空產業發展
航油被稱之為是飛機的“血液”。目前,中國國航、東方航空、南方航空三大國有航空公司的航油成本都已超過總成本的40%,而由于南航80%的航線為國內航線,受國內航油價格相關調整的影響也最大。
從博覽會上了解到,我國三大石油化工公司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均已涉足航空油料生產。其中,航空煤油、航空潤滑油的生產廠家較多,且產能大,而航空汽油因其用戶需求量小,技術標準高,煉制工藝復雜等原因,目前國內生產商屈指可數。
中國民航飛行學院校長鄭孝雍此前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與渦輪航空發動機使用的燃料航空煤油不同,航空汽油是一種只用于活塞式航空發動機的燃料。由于目前軍事和航空運輸已經遠離活塞式航空發動機,所以航空汽油的供應保障并沒有納入事關國防和民生的重要生產計劃。
不過,石家莊飛機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劉永晉表示,使用航空汽油的活塞式發動機飛機大都價格低廉、維護簡便、安全可靠,歷來是世界各國通用航空界的首選。
據中國民用航空局適航審定司發布的《適航審定部門年度報告》顯示,截至2009年底時,我國共有通用航空飛機907架,其中,使用航空汽油的飛機共有631架,占通用飛機總數的70.23%。在我國通用航空機隊中,扮演重要角色,發揮著主要作用的仍是使用航空汽油的活塞式飛機。
業內人士介紹,采用活塞式發動機的飛機主要型別有國產運五/運五B系列飛機、小鷹500飛機、初教六飛機、美國產塞斯納系列輕型飛機、法國產TB系列輕型飛機,奧地利產鉆石系列輕型飛機等,適用性較為廣泛。
據分析,我國未來對通用航空業的需求將出現快速增長。據預測,到2020年,中國的通用航空飛機應在7000架以上,達到發展中國家的領先水平,對航空汽油的需求增量可期。
今年7月,財政部發布消息稱,我國將大幅下調汽油、柴油、航空煤油和燃料油的進口關稅,其中航空煤油的進口稅完全取消。這無疑有利于降低航空公司燃油成本,同時便于未來航空煤油與國際航油價格接軌定價機制的改革。
不過,由于多方面因素制約,航空汽油保障難問題目前仍未緩解,嚴重制約了通用航空的發展,成為我國通用航空業的一個現實問題。
——我國航空汽油供應面臨三大難題
從博覽會期間采訪多位業內人士了解到,國內航空汽油供應緊張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航空汽油冶煉供應量偏小,生產企業數量過少。目前我國冶煉95號和100號航空汽油的唯一生產廠家是中國石油總公司所屬的蘭州煉油廠。相關部門給該廠每年下達的冶煉航空汽油計劃數量約為1.5萬噸,其中供給民用的在5000噸左右,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通用航空需求。
鄭孝雍表示,蘭州煉油廠2009年石油吞吐量超過1300萬噸,上繳利稅120多億,利潤高達30多億。而這其中航空汽油生產、銷售和收入所占比例不足1‰。對于多數企業來說,生產相對復雜同時效益并不明顯難以使其有積極性。
據了解,在2010年,蘭州煉油廠供應民用的航空汽油只生產了約3000噸,原因是冶煉航空汽油中所需的一種進口化學添加劑進口受到限制,導致冶煉產量減少。目前通過國內技術攻關,該添加劑已逐步實現國產替代。
二是部分地區航空汽油儲存量減少,流通渠道并不通暢。航空兵部隊、飛行院校、訓練基地等過去大都裝備有使用航空汽油的國產運五系列飛機,同時軍隊各飛行學院也大量裝備使用航空汽油的初教六飛機,航空汽油儲存量大,分布廣。國內各地方通用航空公司在油料使用、作業轉場加油等方面如有困難,可互相協調,航空汽油供求矛盾并不太突出。
但隨著運五系列飛機的縮編,油料管理力度加大,地方通用航空公司協調航空汽油的渠道并不通暢,導致近幾年航空汽油供需矛盾加劇。據有關人士介紹,深航所屬的銀鵬航校過去每個月飛行訓練達3000小時,現在因為油料緊張,每個季度才飛3000小時,減少了三分之二。
三是航空汽油價格上漲迅速增加了通航企業運營成本。據了解,在2000年時國內航空汽油采購的計劃價格為3035元/噸,2005年為6254元/噸,2008年為11220元/噸,2010年為15880元/噸。2000年到2010年的10年間,價格上漲了423%,漲幅較大。
在實際購買中,價格要比計劃價格高出不少,部分通用航空公司最終購得的汽油價格甚至超過2萬元每噸。這一狀況繼續下去將進一步加大通用航空公司運營成本,分散通航公司主要精力,對于穩定市場秩序和公平競爭也并不利。
——緩解國內航空汽油供應緊張局面需三方面入手
為保障我國通用航空公司的健康發展,維護正常市場秩序,專家建議需從三方面入手破解航空汽油供應緊張難題。
一是國家通過總體布局,進一步規范建設、生產、銷售各個環節。有關內部人士指出,缺乏明確的規劃和指導,同時生產布局不盡合理,是造成當前航空汽油短缺的重要因素。他表示,僅有一家公司承擔國內所有航空汽油生產的產業格局并不安全,一旦在煉化等環節出現問題,出現斷油,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后果。
作為通用航空事業發展并不可少的條件,國家應對航空汽油在產能規模、生產布局等方面應系統規劃、科學調整、完善航空汽油生產布局,并將其納入事關民生和國家產業發展的重要生產計劃,從源頭解決“油荒”產生的可能性。
二是加大對航空汽油的儲備量,保障緊急使用安全。劉永晉表示,加大航空汽油儲備包含兩個層面,一方面是加大對航空汽油量的總體儲備,另一方面是加大對儲油分布的總體布局。對于通航企業來說,有了較大的儲備量,可解除缺油的后顧之憂。同時,由于儲油布局的加大,通用飛機轉場作業的油料之需也容易解決。
鄭孝雍表示,通用航空作為公共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應盡快出臺具有可操作性的關于航空汽油儲備的相關規定,提高航空汽油保障能力。
三是有關部門可對航空汽油生產廠家予以補貼。由于國內航空汽油需求量與其他油品相比較量非常小,而冶煉航空汽油在冶煉工藝、程序上又有一定的復雜性,成本難以攤銷,所以生產廠家歷來對航空汽油的冶煉積極性不高。國家有關部門可考慮通用航空發展對國民經濟建設的公益性和社會效益,對航空汽油生產廠家采取補貼的方式,調動廠家生產積極性,增大航空汽油的市場投放量。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