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資源稅將在現有從量計征基礎上增加從價定率計征辦法的消息引發了泉州相關產業的普遍關注。“從量計征”到“從價計征”是否意味著資源稅稅負的提高?增加的稅負會否導致原油、天然氣等資源型產品使用成本的增加,從而給相關產業帶來影響?
泉州資源型企業受影響小
業內人士指出,資源稅改革從形式上看是計稅方法的變化,但實質上將提高資源稅稅負。據了解,從量計征是指以征稅對象的重量、件數、容量、面積等為計稅依據,按照固定稅額標準計征的稅收;從價計征,即以課稅對象的自然數量與單位價格的乘積為計稅依據。
“泉州本身不是資源型城市,資源稅的納稅人較少,較為典型的只有永春的天湖山能源實業有限公司。”泉州市地方稅務局相關科室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此次調整主要涉及原油、天然氣等品目,從目前的情況分析,沒有跡象表明煤炭也會采用從價計征資源稅,因此,對泉州的資源型企業來說,并不會有直接的影響。”
傳統能耗企業成本增加
在資源日益緊缺的情況下,稅改無疑將增加資源開發企業的成本,油氣資源的市場價適時調高將毫無懸念。而油氣價格的上調,將對中下游的傳統能耗企業產生沉重負擔。
采訪中,晉江象嶼物流園區某物流公司的黃經理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公司有100多臺貨運卡車,每天大概需要7.5噸汽油,改革之后按照新疆地區規定的5%稅率計算,每噸應納250元稅收,前后比較一下,每噸原油的成本至少上漲220元,轉嫁之后的汽油價格漲幅應該在每噸1000元左右,公司每天額外支出的成本至少增加7500元,一年下來,至少要損失250萬元。
與黃經理一樣,晉江內坑、磁灶的陶瓷企業和南安水頭的石材企業等能耗大戶也同樣面臨能耗成本上漲的困境。
新能源產業或從中受益
與傳統能耗企業的擔憂相對應,本地的新能源產業卻迎來利好。華僑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孫銳告訴記者,“資源稅稅負的增加將直接減少傳統的、不可再生的能源的開采,同時拉動新能源的旺盛需求,從而以市場需求的增長帶動新能源產業的利潤點。”
“傳統油氣資源的價格上漲,勢必也會刺激新型能源的價格產生相應的上浮,這就從價格上帶來新的利潤點”,泉州市豪華太陽能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文須興奮地告訴記者,“舉個例子,在能耗成本增長以前,我們要以130萬的價格賣給企業一組100千瓦的太陽能設備,他們都覺得貴。可是在企業的能耗成本每年劇增250萬元的情況下,160萬賣給他,就會愿意接受。”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