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有媒體稱成品油定價機制又有了新變化,除了明確縮短調價周期、加快調價頻率及調整掛靠油種外,新變動為當國際油價在一定區域內波動時,相關政府部門不再就每次調價下通知,而是由三大石油公司按新機制自動對應調整價格。此消息一出,再次引來一片反對聲。
分析師接受采訪時表示,除非打破成品油市場的壟斷格局,否則這將成為“三桶油”繼續加強壟斷,操縱市場價格,排擠地煉企業的一面擋箭牌。
據報道,所謂“自動對應調整”指一旦達到新機制中的調價條件,三大石油公司無需等待有關部門下發調價通知,即可對應新機制規定價格自行宣布調價,這將是新機制中的重要變革之一。在價格區間內,當國內油價滿足下調條件時,三大石油公司要在第一時間下調油價;當國內油價滿足上調條件時,三大石油公司可根據各地區汽柴油供應情況,選擇不上調油價或在最高限價內適度上調。
“除了定價機制不完善之外,‘三桶油’的市場壟斷更是目前成品油市場弊端的一個重要原因,而目前國內成品油市場基本是‘三桶油’壟斷、政府定價。”分析人士說。新的市場調價機制,勢必會帶來一場重大變革,打壓地煉企業的生產積極性。
一位地煉企業高管稱:“在當前的背景下,下放定價權也不可能實現真正的市場競爭格局,甚至可能導致壟斷企業聯手抬價的行為,損害成品油市場的公平。從中國現狀來看,短期內不可能打破石油行業的壟斷狀況,現在下放油價定價權的時機還不成熟。”
如果新的定價機制形成,面對國際油價漲跌,就有了更大的適應能力和緩沖機制,風險、成本不再成為借口,這將是我國石油行業逐漸市場化的一次邁進。“但是,如果新的定價機制仍然存在弊端,那么發改委下放調價權,‘三桶油’面對國際市場的變化,亦有可能制造更多的‘油荒’現象來提高自身的銷售利潤,加強自身對油品行業的壟斷。”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