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照中央關于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和建立國有資產管理新體制的要求,陜西省省委、省政府從陜西省產業結構和經濟布局調整的宏觀大局出發,對省國有企業改革進行了周密部署,使企業資產重組、破產分離、屬地化管理等各項工作快速推進。2004年省國資委成立,在進一步強化國有企業資產監管的同時,國企改革發展也步入了新天地。
近年來,陜西省按照國有資本向重要行業、關鍵領域、具有競爭優勢的主導產業以及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公司、大集團集中的思路,先后組建了一批大集團:整合延長石油、興化等企業的國有資產,組建了延長石油集團有限公司,形成了以延長石油為核心的石化產業集群。整合煤業、渭化等企業的國有股權,組建了煤業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形成了以煤業化工為核心的煤化產業集群。以打造西部最大的數控機床產業化基地為目標,整合秦川機床、漢江機床、漢川工具、寶雞機床等企業,組建了陜西秦川機床工具集團。以發揮軍工電子行業整體優勢增強核心競爭力為目的,整合烽火、黃河、凌云電器等8家企業的國有資本,組建了陜西電子信息集團有限公司。整體改制陜西省醫藥總公司為陜西醫藥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實現了其由管理型向資本運營型的轉變。以陜壓、技術進步投資、中鋼重機、萬裕文化產業、西北橡膠5戶企業國有股權為資本,組建了陜西秦隆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另外,延長石油集團出資10億元對陜汽集團進行增資擴大其生產規模,龍鋼集團寶雞軋鋼有限公司投資4500萬元的帶線復合生產線改造項目建成投產等一大批投資項目的實施,也為陜西省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增添了動力。
從2005年至今,省上先后將118戶省屬企業下劃地方管理,使該省國有經濟布局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目前這些下劃企業的資產重組等各項改革工作進展順利。另外,近年來該省的國企政策性破產工作也有序推進,省屬國企不良債權處置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通過一系列的改革,陜西省做大做強了一批優勢企業。省國資委監管的企業數量由成立之初的100多戶縮減到目前的41戶,而這41戶企業的總資產和銷售收入均占到省屬國有企業總數的80%以上,省屬國有經濟的影響力和帶動力得到了切實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