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月24日,撫順石化公司通過開展“成本節流、增效開源”活動,對生產全流程進行梳理,優化、壓縮或關停沒有效益的生產裝置,擴大創效增效源頭,實現了效益突圍。在去年實現扭虧為盈的基礎上,今年1月份實現盈利2.13億元,同比增利8.7億元,創效水平躍居中國石油27個煉化企業第五名,噸油邊際貢獻在加工大慶原油企業中名列第一位。
撫順石化公司建立隨市場價格變動的生產評價模型,按照邊際貢獻大小、最佳效益路線組織生產方案,做好裝置生產“加減法”。潤滑油基礎油生產裝置,由于達不到滿足完全成本的最低值,沒有邊際效益,且潤滑油市場不好,生產成本高,入不敷出,予以及時關停。
“每個環節都要算效益賬,不能盈利的環節要成本節流,力求在現有大環境下企業實現最大盈利空間。”公司財務處長史新民這樣說。今年1月份,這個公司根據乙烯產品市場行情,經過效益測算,按照邊際貢獻大小排序,決定繼續關停小乙烯裂解裝置、乙烯汽油加氫裝置、丁烯一裝置、丁二烯裝置,開滿開足大乙烯裝置,使大乙烯裂解裝置負荷率達到103%。去年以來,這個公司先后關停烴重組、烷基化、脫硫醇等13套裝置,間歇開停工精制、芳烴、丙酮氰醇、硫銨等35套裝置,實施挖潛增效項目48項,完成38項,創效5652萬元。今年1月,這個公司煉油綜合能耗比計劃降低1.66個單位,燃料費用比計劃減少207萬元,動力費用比計劃減少128萬元。
大環境遇冷,除了過日子要勒緊褲腰帶,更重要的是要找到企業的盈利項目,實現效益“開源”,這才是抵御市場“嚴寒”的關鍵所在。
面對油價一路下滑的嚴峻形勢,這個公司以市場為導向,以價格為杠桿,按最佳效益路線組織生產,以效益最大化為目標優化資源配置,增加效益。這個公司通過加大新產品研發力度,積極推進新產品創效。去年以來,這個公司組織開發高熔抗沖共聚聚丙烯FC730L等新產品11個,生產新產品18.2萬噸,增效1.14億元。這個公司產出9398噸高剛薄壁注塑產品HPP1850,填補國內空白,獲得國家專利授權。
今年1月,這個公司在經濟活動分析上經過測算發現,原油經過蒸餾裝置后,生產航煤的邊際貢獻是每噸3454元,而經過分子篩裝置生產烷基苯的邊際貢獻是每噸4371元,生產烷基苯路線比生產航煤路線每噸增利917元。因此,這個公司調整生產方案,1月份蒸餾分子篩收率提高0.25%,增利124萬元,增產蠟油1.65萬噸,增利1239萬元。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